將經驗累積成資料庫 結合最完整知識

永遠在最前線的「跳養團隊」

「跳養APP」建構在「笛飛兒EQ教育」17年的經驗之上
想了解請前往>>>

創辦人 楊鈺瑩


東吳大學|碩士畢業
心理學系兒童發展與社會心理組

發展研究、建立方法、申請專利
是因為我們不只用經驗而教,也想發展適用的模型

讓跳養走進更多家庭,造福更多孩子

因為每一個孩子都值得「最適合自己的成長方式」
每一位家長都值得擁有更多自己的時間、有更好的生活品質

想完整了解我們的「教養理念與方法」
建議閱讀特選好文,你會在字裡行間感受到我們的扎實的積累

依附關係是什麼? 如何幫孩子建立健康的依附關係?


最先提出依附理論的始祖是1950年代的約翰.鮑比(John Bowlby),認為依附是演化上留存下來的產物,讓小孩子藉此保護自己、免於受到外在的威脅

7﹢7 種居家親子遊戲推薦 孩子在家不無聊


在家裡,家長可以跟孩子玩什麼?孩子自己可以玩什麼?再不想想辦法的話,要嘛孩子拚命喊好無聊,喊到爸爸媽媽的耳膜都快破了;要嘛孩子拚命打電動,沉浸在3C,九牛二虎都拉不回來!

學會一首歌—秒懂如何不成為直升機父母


「直升機父母」一詞,是源自於2000年出現的詞彙,這個詞彙被美國大學學務單位所使用,用於形容家長對孩子的參與度過高,即使孩子已經邁入青少年,家長對孩子的生活和學習仍有極高的協助和指導,像是關切孩子上大學後的門禁問題、向學校表示對學業評分標準的不滿、對孩子科系的選擇過度干涉、過度協助孩子的生活瑣事。

小孩不睡覺 怎麼哄都睡不著 兒童教養專家提供5大處理方法


兒童教養問題一直是爸爸媽媽最困擾、頭痛的考驗,加上兒童還小沒辦法表達清楚自己、也沒辦法透過語言溝通解決,讓養育兒童的過程中,困難重重。

對於兒童教養問題,處理教養與兒童行為問題超過十年以上的笛飛兒 EQ 教育呼籲:「切勿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方式解決兒童表面上的問題,應深入了解兒童行為背後的原因,才能找到行為問題的根源,並且用合適對應的教養策略。」

頭痛醫頭的教養,只是兩敗俱傷問題依舊


頭痛醫頭的教養,只是兩敗俱傷問題依舊。

在這邊跟大家介紹一個大腦科學的知識:大腦的背景知識網

這個概念是甚麼意思呢?意思是:我們看到的跟我們理解的,很難跳脫我們所知道的"大腦知識地圖",因此研究星座的人,看到孩子堅持要喝水不給他就一直哭,就會說"哀!不愧是金牛座,固執得要命",但是另一個沒有星座概念卻有點生物相關背景知識的人,看到孩子堅持要喝水,不給他就一直哭,可能會對這件事解釋成:"看看,遺傳到他爸,水桶一枚",這樣的背景知識網會讓我們對同一個現象,做出完全不同的判斷跟解釋,而解釋出現之後,沿用這個解釋概念去複製其他生活現象,更是不勝枚舉。因此認定孩子是因為星座固執的母親,可能在孩子的各個其他行為,例如:晚上堅持不睡覺,堅持一定要玩樂高,統統都解釋成:"固執的金牛座",因此無法改變,只能嘆息。而解釋成像爸爸的母親,則在孩子晚上不睡覺,堅持玩樂高時,對著父親說:看看這孩子,甚麼都要學你,麻煩早一點睡好嗎?還有工作不要都研究那麼久。你都管不好自己小孩是要怎麼教?

這樣由生活背景知識網來定義孩子,很大部分時候當然都無傷大雅,畢竟大家茶餘飯後都很需要話題,聚在一起大談孩子的形形色色,孩子經話題真的是一開就停不下來。

但是在面對某個已開始感覺痛苦或牽涉到孩子潛能發展的特色時,用這樣的生活解釋卻會導致一個"只能忍受問題不斷花費心力解決卻又不斷重複發生的慘況",因為這些跳不脫我們知識網的解釋,並不是孩子狀況的真正主因。如同漫畫裡的父親,因為自己很輕易就可以單手騎車運送載貨,因此對於女兒只是做這麼簡單的事,就一副遭遇難題無法駕馭的樣子,父親的現象場裡沒有女兒的焦慮害怕恐慌,也完全不曾理解過機車晃動的感受,因此父親只是不斷大罵大喊:手握緊,到底在幹什麼?卻無法理解這件事,已經完全與手握緊毫無關係可言。在父親的知識庫裡,沒有任何線索可以理解女兒的問題,因此提供的解方,當然除了情緒爆發,失望與強制要求,沒有其他的方案可以執行。

這也是跳養app可以大幅幫上你的地方,因為這支內建專家頭腦的教養系統,已將各個兒童教養的專業知識,包括兒童發展、社會發展、情緒發展、行為引導、大腦科學、親職教育、親子互動等等專業理論與實務技術都融會貫通,系統目前申請台中美日四國發明專利中,並曾獲得工研院的補助,可以幫助家長完整跳脫本身知識庫不足無法直接掌握到關鍵問題的盲點區,透過快速而直覺地勾選你的生活現象場,我們將提供給你專業而針對式的教養重點,幫助你不用再花費1年2年3年甚至更多年無限循環在努力又遠遠看不見成效的教養誤區,且立即的把握住引導孩子發展潛能,發展孩子管理自我能力的黃金關鍵期。

看見每個孩子都能成就最棒的自己,看見每對親子都能幸福擁抱,是我們最深的期待與努力目標。

欣賞他人的美好,但不必成為他人的影子


「囉囉囉囉囉囉囉囉⋯⋯」沒來由的發出怪聲音,無時無刻都靜不下來的,是以前的旻諺。

以前的旻諺,賴以維生的好像不是食物和水,而是別人注意的目光,為了讓其他人多看自己幾眼,旻諺無所不用其極,什麼話都講、什麼事都做,但說的話、做的事沒有太多重要性,只是惹人發怒、令人崩潰。潛意識裡期待被肯定的旻諺,因為用錯方法,又不知怎麼調整,結果讓自己被孤立、排擠,不但傷害了他人,更傷害了自己。

來到笛飛兒上課之後,旻諺有了明顯改變,他再也不是那個魯莾火爆,不知道怎麼表達自己的小子。

今天老師要全班外出發DM,這是要對陌生人微笑低頭的任務,以前的旻諺根本做不到,但是現在旻諺不但積極嘗試,在路過便利商店時,發覺店裡有很多客人,旻諺提議不如大家進去發DM,在全班遲疑,擔心造成店家困擾,甚至可能被趕出來的時候,旻諺主動跳出來說:「我去問,有問題我來負責!」結果勇敢又有禮貌的旻諺,真的得到店家同意,進到店裡發放DM,讓同學又驚又喜,也讓大家學到,很多事沒有既定規則,只看我們能否突破眼前限制,發揮潛力達成目標。

現在的旻諺不但會思考,會試著解決問題,還會貼心的告訴爸媽:「我現在過得很好,已經不像以前那樣了,你們不用擔心我啦!」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與特質,學理上個人氣質主要分成下列幾個向度,包括:情緒本質正向(樂觀)/負向(悲觀)、高活動量/低活動量、高堅持度/低堅持度、高注意力分散度/低注意力分散度、高趨近性(冒險性格)/低趨近性(退縮害羞)、高適應性/低適應性、高反應閥(粗線條)/低反應閥(敏感)、反應強度大/反應強度小、高規律性/低規律性。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優點強項,也有著不同的缺點和弱點,父母應該做的不是羨慕其他孩子身上的美好,逼自己的孩子仿效,而是要了解自己孩子的天生氣質,讓孩子發揮自己的天賦能力與天生氣質。

孩子什麼都做不好,是因為站在不對的位置上


妮妮媽媽從知道懷孕的第一天開始,就和妮妮爸爸精心規劃妮妮的一切,從孕期的生活作息、營養供給,一直到妮妮出生後的食衣住行育樂,爸爸媽媽都以最高規格對待,為了確保孩子得到的都是最好的,夫妻兩人讀遍坊間各大出版社的育兒書籍,積極參加各種父母講座,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妮妮的爸爸媽媽經常被搞得六神無主,但又覺得為了妮妮好,還是要堅持下去才行。

小三的妮妮從小至今不知學了多少種才藝,鋼琴、畫畫、作文、芭蕾、游泳、直排輪⋯⋯,甚至為了讓妮妮更專注,連靜坐、氣功都去上過,不只花了很多錢,光是來來回回接送,就讓爸爸媽媽勞心勞力奔波,根本比妮妮還要辛苦。問題是付出了時間與金錢,似乎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妮妮的功課不但一塌糊塗,學習態度更是差到讓爸爸媽媽經常大動肝火,每次媽媽對著妮妮斥責,說她不知感恩,不懂珍惜,有多少小朋友沒有這樣的機會時,妮妮總是說:「這些課又不是我想上的,是你們要我去上的,上這麼多課,我也很累!」。聽到妮妮的話,媽媽就更加惱怒,親子關係也愈來愈緊張。

很多父母為了提升孩子的競爭力,努力幫孩子安排規劃各式各樣的課程,期望孩子透過這些學習,可以走上幸福快樂的人生道路,但過多的指引與規劃,卻常讓孩子迷失了重心,較溫順的孩子「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較有主見的孩子就不願意一直配合,造成親子間的衝突摩擦。

如果覺得孩子沒有一件事做得好,往往不是孩子的問題,很可能是孩子被擺到不適合他的位置。每個孩子有其天生氣質,像是樂觀/悲觀、高活動量/低活動量、高堅持度/低堅持度、高適應性/低適應性、大而化之/高度敏感、反應度大/反應度小、規律性高/規律性低⋯⋯等與生俱來的特質。父母如果不去了解孩子本有的特質,而是依照自己對孩子的期待與想像去教養孩子,甚至以此規劃安排孩子的未來,自然容易挫折連連,甚至適得其反,無意中傷害了孩子而不自知。

給孩子自我探索的空間 才能培養最堅實的自我認同


發明大王愛迪生,31歲時夜以繼日地在實驗室裡試驗失敗超過1600種材料,耗費超過一年,最後只完成一個燒45小時就會壞掉的燈泡,直到27年後才發明出鎢絲燈泡。管理學家大前研一也曾反覆拒絕上學,讓父母傷透腦筋。

很多人以為只要把最資優的孩子訓練成最好的反應者,可以用「刺激-反應」的循環方式,在最短時間內找出所謂的「標準答案」,就可以幫孩子安排通往順遂人生的道路。但研究結果發現,以「人生勝利組」姿態長大的孩子,一旦遇上挫折很容易跌落谷裡。

心理學家Marcia曾經提出「自我認同理論」,點出未經探索就(被)決定努力方向的孩子,一旦遭遇困境,可能陷入難以跳出的黑洞,反而是在清醒中自由探索為自己做出選擇的人,可以有堅實的自我認同,即使遭遇挫折,也能堅持不懈解決困境,找到適合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

原因是未經探索的孩子,從來沒有機會學習混沌、迷茫,無法在黑暗中獨立試圖釐清方向,進而找出解答,而這樣的「試誤學習」(Trial and Error),其實對於具正確的知識學習,是相對更為重要的。很多人因為覺得讓孩子摸索問題並經歷錯誤是在浪費時間,或看著孩子在過程中的跌跌撞撞而內心不捨,所以永遠選擇「最有效率」的方式,幫孩子做出選擇。結果就是孩子無法在混沌中保持冷靜,理性評估現狀後,努力解決問題。

有個朋友的表哥,是著名的外科醫生,但和太太經常劇烈爭執,甚至在情緒激動時會出手打人,打到老婆內出血,他還可以若無其事的進手術室開刀,反正他的技術一流,沒人會懷疑他的專業。這個醫術一流的醫生,是大家公認的菁英,想來曾是最優秀的孩子,歷經最好的栽培,但在面對沒有標準答案的親密關係、人際相關問題時,卻用了最具破壞性的方式,徹底傷害了他的家人,特別是親眼目睹這一切的孩子。

大人應該給孩子自我探索的空間,孩子讓我們無法理解之處,可能正是他的優勢所在!

你可以在這些地方找到我們

實體教室地圖
線上聯繫管道
@parentingboom
service@kiddeveloping.com
02-2325-5685
大安教室
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四段59號5樓
(02)23255685
信義南港教室
台北市南港區玉成街140巷27號1F
(02)27855480
中永和教室
新北市永和區得和路110號2F
(02)29465552

你可以在這些地方找到我們

大安教室
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四段59號5樓
(02)23255685
信義南港教室
台北市南港區玉成街140巷27號1F
(02)27855480
中永和教室
新北市永和區得和路110號2F
(02)29465552
@parentingboom
service@kiddeveloping.com
02-2325-5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