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不睡覺
怎麼哄都睡不著
兒童教養專家提供
5 大處理方法

兒童教養問題一直是爸爸媽媽最困擾、頭痛的考驗,加上兒童還小沒辦法表達清楚自己、也沒辦法透過語言溝通解決,讓養育兒童的過程中,困難重重。

對於兒童教養問題,處理教養與兒童行為問題超過十年以上的笛飛兒 EQ 教育呼籲:「切勿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方式解決兒童表面上的問題,應深入了解兒童行為背後的原因,才能找到行為問題的根源,並且用合適對應的教養策略。」

為什麼小孩不睡覺?

「是不是放電沒放完啊?」
「今天是要幾點睡?」
「都幾點了,不知道多晚啊!」
這些父母常見的呼喊,已經給了我們一些線索。再算上情緒方面的因素,我們整理出五個孩子不按時睡覺的原因:

孩子的活動量高

孩子先天氣質屬於活動量高的孩子,如果長時間被安排靜態的課程、或靜態的活動,甚至被擺在圍欄裡不能自由活動,孩子的需求沒有被滿足,就像是勁量電池的電沒有被放乾淨,玩不夠,那到了夜晚,孩子應該上床睡覺時就會停不下來,無法感覺到疲憊感,就會一直想玩、一直想找人陪、一直要做事……。

孩子的規律性低

孩子先天氣質屬於低規律性的孩子,低規律性的意思是指孩子天生不是作息正常的特質,比較隨興、比較隨心所致。

也因為這樣的特質,孩子比較不會過度在意外出的行程是否有改變,也不太會因為環境裡出現不熟悉的陌生人而感到焦慮,以及今天本來說要吃飯後來突然改成麵,而感到憤怒或生氣,這是規律性低的好處。

但相反的,規律性低讓爸爸媽媽比較頭痛的就是,他沒有固定的就寢時間,有時候早早就睡了,有時候可以玩到七晚八晚還不累,永遠很難預期他會什麼時候想睡、願意睡。

當你遇到這樣令你難以招架的狀況,建議你參考跳養 App 教養軟體,協助你找到與規律性低的孩子互動之平衡,確保孩子能保有他的特色但又能健康平安的長大。

孩子分不清楚白天與黑夜的差別

長時間在室內的孩子,或是 0-1 歲的孩子因教養偏好而大多數都在室內,導致缺少日照時間,以及沒有白天與黑夜的概念,會導致孩子睡眠習慣難建立以及入睡困難。

研究顯示,人類需要大量的陽光日照,才能在夜晚分泌褪黑激素,幫助人類進入深入睡眠。待在室內過久,幾乎不曬太陽的孩子,接受的日照過少,晚上就無法分泌身體所需的褪黑激素,造成睡眠困難。

既然,人類是大自然的一份子,也是動物的其中一種,身體所需的大自然力量和養分,是不應該經由環境社會化、現代化而忘記動物生存的本能和養分。

二來,人類是不是夜行性動物,通常晨起工作活動,夜間休息,如果孩子在來到這個世界後,一直都處在明亮的燈罩下,也就很難理解和融入這樣的大眾作息裡,以至於日夜顛倒,分不清楚作息順序。

孩子缺乏安全感

這個缺乏安全感不一定是因為父母的陪伴不夠所造成的,導致失眠的缺乏安全感成因,比較像是因為孩子在白天經歷了一些動盪,可能是無預警的被老師責罰、家中親人或寵物過世、見識到車禍、意外的發生。

讓孩子突然發現生活中有些非預期的威脅存在,或生活中原來有不可控的風險存在,導致他在入睡的黑夜中心情感到揣揣不安,不確定身處在黑夜中的自己是否有危險或會發生什麼不測。

例如:有些孩子會在睡覺前擔心大野狼來抓自己,或者害怕自己會被虎姑婆抓走……

此外,若家中有教養者長期使用恐嚇式的教養方式來喝止孩子做出不適切行為,例如:再不乖就叫警察來抓你、不聽媽媽的話小心虎姑婆晚上把你的小指頭剪斷……等。

那孩子也會容易因為擔心這些非預期的力量,導致在夜晚時失眠或產生夜驚的狀況出現。

孩子的情緒一直處在高亢的狀態

發生了什麼事情孩子在一直處在情緒高亢的狀態?

最常見的原因就是孩子長期暴露在3C產品中,3C產品的燈光效果、鮮豔刺激的顏色、聲調,讓孩子的情緒呈現興奮和高亢的情緒當中,就像是常見的社會新聞-青少年在網咖打電動打到猝死,原由除了身體結構外,3C產品會讓孩子忘記自己對自己的知覺,而持續沉迷在3C的影響中不能自己。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原因是來自於「情緒壓力」造成,試想當一個成人在遇到隔天早上必須參加比賽、徵選會議或者表演、談判,前一個晚上都會因為太緊張、太期待、太擔心,壓力太大而失眠。

也有許多研究證實,失眠與壓力有很大的正相關,因此如果孩子一直處在情緒壓力下,晚上也會容易睡不好。

例如:得一直表現能力給學校或長輩觀看、每天都有很多規矩需要遵守、白天有太多人關注孩子的生長狀況、長期且頻繁處在恐嚇教育之下。

小孩不睡覺:5大處理方法

先檢核孩子的先天氣質,確認是先天因素還是後天環境造成
降低小孩使用3C的時間,特別是睡前4-6小時內
睡前新儀式——準備好睡覺的心情
提升孩子的自我肯定和對自己能力的認可
尋求專業協助 提高生活品質與孩子能力值

先檢核孩子的先天氣質,確認是先天因素還是後天環境造成

台灣教養團隊研發的跳養-教養 App 顧問,協助父母在看見孩子行為問題時,分析出行為問題的根源是什麼,所以使用跳養 App 可以幫您檢測出,孩子不睡覺的問題是來自於先天氣質,或是後天教養環境造成。

如果檢測出孩子是先天活動量高或低規律性,跳養團隊將給您針對這樣特質孩子的適性教養策略,讓孩子在生活中獲得先天氣質所需,改善夜晚的睡眠品質。

降低小孩使用3C的時間,特別是睡前4-6小時內

近年來 3C 保母盛行,便宜實惠,孩子又能待在雙親身邊。

但頻繁使用 3C 保母育兒所衍伸出來的兒童行為問題層出不求,國內外都有研究探討這類問題。

在衛生署福利部的建議下,2 歲是不適合觀看螢幕,而 5 歲以下兒童過度使用 3C 產品,將導致兒童腦部發展缺損,兒童發展遲緩,注意力不集中或過動,並影響睡眠品質。

因為人體的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前者讓心跳加速、呼吸變快、流汗量增加,負責調動身體的資源來應對環境中的壓力;後者讓心跳減速、呼吸變慢、減少流汗量,在休眠時負責補充修復的功能。

在睡前使用 3C 產品,接受大量刺激,因此即使入睡,交感神經仍處在亢奮狀態,副交感神經也難以發揮,身體沒能好好休息。

所以,改善孩子不睡覺之問題,目前最簡單的第一步驟就是控管兒童 3C 使用量,讓玩具或繪本閱讀取代睡前活動,讓孩子能在入睡前進行較靜態的活動,調整好心情,好入眠。

睡前新儀式——準備好睡覺的心情

孩子的年紀小,對自己的情緒狀態還不是很敏銳,所以常常白天一整天的活動下來,到了晚上澎湃的情緒還沒有緩解,但身體又已經累的不行了,就會出現育兒時常見的「睡前歡比八」的教養苦惱。

笛飛兒EQ情緒教養團隊建議,在睡前先用聊天的方式帶孩子梳理一整天的情緒,像是討論今天阿嬤來家裡的時候,孩子是什麼樣的心情?看到好朋友把玩去搶走的時候,又是什麼心情?幫助孩子的描述心情的過程中,讓情緒釋放、回歸平緩,讓入睡的氣氛更加放鬆、自在。

提升孩子的自我肯定和對自己能力的認可

生活中本來就存在著一些不可預期的風險,像是氣候改變、車班延遲、東西忘了帶……等等。

如果孩子在遇到不可預期的風險出現時,只能感到無助、等待救援,而沒有任何問題解決的能力或應變經驗,那孩子對自己的自信將會是負向且低落的。

如果孩子的生活經驗足夠,像是:水灑了知道拿抹布擦、下雨天不能出去玩但可以自己在家找到樂子、東西掉到桌子下面有辦法自己撿起來、尿布濕了可以自己找到尿布放置的位子。

孩子對自己的能力和自信的穩定的,就也會相信發生非預期事件時,自己也有能力讓自己好好的。

對自己的安全感足夠,那孩子在面對夜晚時的情境,無力感會將低,也比較能讓情緒調整成平穩和放鬆的狀態入睡。

尋求專業協助 提高生活品質與孩子能力值

請檢核一下,家庭成員的失眠狀況是否只有孩子,如果有其他家庭成員也常有失眠或處在高壓的狀況下,或許孩子和家庭成員都剛好不太懂得如何排解情緒、調節壓力。

加上東方社會本來就很講求「刻苦耐勞」、「忍辱重負」,所以成為父母之前,沒有任何學科或師長教導我們如何放鬆、如何做情緒管理。

因此,協助孩子從小學習如何放鬆和調節情緒,讓夜晚該放鬆時,可以讓身體好好入睡休息,就需要專業人員的幫助與建議。

跳養App教養軟體,能針對孩子現在的行為展現,讓爸爸媽媽知道孩子卡在哪裡,導致孩子睡不好、不好睡,根據線上諮詢的建議操作,有助於幫助孩子減壓、身心更健康,無形中爸爸媽媽也會體驗到善待自己身體的意外收穫唷!

楊鈺瑩 教養諮詢專家&全台獨創教養APP創辦人

閱讀更多 >
其它好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