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型依附就是缺乏安全感?教養焦慮型依附孩子 4 種技巧大公開

焦慮型依附的表現

焦慮型依附的行為展現,簡單來說就是對這個世界又想靠近但又害怕,又想離開卻又捨不得離開,一直處在一種左右難為的狀態。

焦慮型依附的人,顧名思義就是:怎麼樣都很「焦慮」,想要獨自一人的時候又覺得一個人很恐怖,想要和朋友在一起,又覺得 朋友很吵社交讓他很緊繃,無論如何都找不到讓自己最舒適位置。

他們在年幼時,跟主要照顧者的關係又緊密但又對彼此困擾,導致他們在關係上渴望親密但又因為親密而感到痛苦。

焦慮型依附特質

渴望被完整的接納,但不相信自己真的能被接納

在過去的童年經驗裡,主要照顧者回應了某一部分很重要的需求,但又因為某些理由而無法回應孩子的一部分重要的需求,以至於孩子不相信自己是值得完整的被接納和好好愛著的。造成,他們對自己的安全感不足,也對於主要照顧者的關係感到隱約的威脅與不安全。

缺乏情緒表達的能力

焦慮型依附的人有表達負面情緒的困難,因為他們認為這個世界早就沒有給他們空間了,怎麼可能會給他們空間表達自己的負向感受,更不可能奢望有人會支持他們、接住他們。因這個過去經驗的限制,導致他們在表達負向情緒的能力很差,無法精準講出自己的感受(例如:傷心、難過、失望、緊張),只能將情緒轉為行為上的指責、攻擊、切斷關係,造成人際關係上的誤會或衝突。

挫折容忍能力低

焦慮型依附的人因對自己有極大的不安全感,導致他們在面對挫敗的承受和容忍值都較低,也因為挫折容忍的能力較差,使他們在面對困境或問題時,較能有彈性的移動或轉念。

有緊迫盯人的行為

焦慮型依附的人因為很沒有安全感,但又不知道可以把安全感擺放在什麼地方,所以在關係經營上會很希望自己可以依附在另外一個人身上。但是,又不是很確定另外一個人怎麼想,所以變得時時刻刻都在確定對方是否在乎自己、是否有把自己看得很重要、是否會保護自己、是否會回應自己,讓關係裡的另外一人很緊張,甚至感到很有壓力。
參考資料

How Anxious Ambivalent Attachment Develops in Children
(By Olivia Guy-Evans, published June 20, 2022 | Fact Checked by Saul Mcleod, PhD)
The importance of building children’s resilience
(By Shanta R. Dube, The Conversation. Published 5:34 AM EDT, Wed May 31, 2017)

為什麼小孩會產生焦慮型依附?

主要照顧者對孩子的接納和回應是有條件的

主要照顧者在與孩子互動的過程中,願意給孩子一部份的接納和回應(例如:主要照顧者願意回應孩子的生理需求,但對於孩子的哭泣和憤怒,精神層次的安撫一概不理),導致孩子在和主要照顧者相處的過程中,只感受到主要照顧者只接受自己一個面向而非全面,導致孩子產生不安全依附。也因此對主要照顧者抓的很緊卻又對主要照顧者感到很焦慮、緊張。

主要照顧者和孩子的個性剛好相逆

即使主要照顧者知道身為照顧者的職責,但不知道為什麼看別人做父母都很簡單,但自己做起來卻非常困難,甚至難受。主要是因為主要照顧者跟孩子的個性剛好完全相反,可能主要照顧者非常細膩又安靜,但孩子狂妄又喜歡刺激、冒險,當孩子希望主要照顧者給予回應時,主要照顧者即便很想回應但其實內心是非常想逃走,以至於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感到非常痛苦,疲憊,以至於無法回應孩子,甚至是對孩子的呼喊冷漠回應。

這個狀況非常考驗人性,個性相衝的朋友可以絕交,個性相衝的伴侶可以離婚,但親子關係往往是剪不斷理還亂,遇到這種情境,請務必求助親職教養專業機構或尋求親職教養APP_跳養APP,跳養APP具隱密性和個別性,能給予親子間更舒適的互動方法跟策略,幫助主要照顧者找到彼此舒服的教養方式,讓孩子與主要照顧者形成安全型依附

主要照顧者過度保護、照顧

主要照顧者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為孩子準備很多。只要孩子一個眼神,主要照顧者就知道他要什麼,孩子還沒意識到的需求,主要照顧者就都已經意識到,並準備好送到眼前了。但因為這樣的經驗與真實世界落差太大,以至於孩子在離開主要照顧者時,只感覺到巨大的緊張、焦慮不適應,導致孩子對於「探索世界」,沒有意願。只想待在主要照顧者身邊,不斷的接受或索討主要照顧者的保護與照顧。而隨著年紀的增長,孩子會將對外世界不適應的焦慮投射在主要照顧者身上,對主要照顧者索討超出主要照顧者能給的要求,進而進入焦慮型依附關係的迴圈裡。

給孩子的世界價值觀具有斷層的特徵

主要照顧者在與孩子相處的時候,給孩子許多互相矛盾的教養指令。(例如:要求孩子不要靠近水邊,危險;但看到大家都在水裡游泳了,又一直責怪孩子怎麼那麼膽小不下水;或者,要求孩子不要一直講話,聽就好了;但又在另外一個時刻要求孩子應該要為自己發聲。)這樣矛盾且沒有清楚說明的教養要求,讓孩子很兩難也很焦慮,因為不知道到底該遵循什麼樣的價值觀和邏輯,以至於孩子在其中感受不到主要照顧者給予的安全感,反而感受到主要照顧者所傳遞的「你都沒做好」的訊息,導致形成焦慮型依附。

焦慮型依附對小孩有哪些負面影響?

嚴重的分離焦慮

焦慮型依附的孩子,雖然待在主要照顧者身邊不是很舒服,但只要離開主要照顧者一定會不舒服、不安全。所以焦慮型依附的孩子會盡可能的不要跟主要照顧者分開,因此在面對分離場景(例如:上學、外宿),焦慮型依附的孩子在分離焦慮上會比其他的孩子還要更加劇烈。在它們的世界裡,只要離開母親,就會感到生存遭受到威脅。此非理性性念也包含孩子不相信自己能獨立完成事情和照顧自己。

缺乏「探索」的動機

焦慮型依附的孩子一直處在「有和沒有」的矛盾裡浸泡著,當然就沒有空閒去思考和放膽的去探索新事物。以情緒管理的層面,當情緒高漲高過理智層,則無法理性思考,焦慮型依附的孩子一直在焦慮的情緒中度過,以至於它們對於探索未知和認識新世界的動機興趣缺缺,較容易造成缺乏動機和思考僵化的問題。

較容易出現攻擊性行為

因為一直感到生存的不安全感,焦慮型依附的孩子在人際關係上容易採取「防禦姿態」,不知道他人什麼時候會對自己釋放敵意,不知道他人什麼時候會傷害自己,以至於孩子比較快會採取反擊、攻擊或切斷關係的方式來處理人際衝突或誤會,而造成更大的麻煩。

教養焦慮型依附孩子的 4種技巧

面對主要照顧者與孩子的「適配性不相符」的問題

當主要照顧者和孩子的個性是磁鐵的兩極,在相處的過程中就會看對方不順眼,甚至無法回應孩子的需求。主要照顧者會陷入兩難的困境,一方面應該善盡教養職責,但一方面看見孩子就覺得很痛苦。

這個成因除了親子適配性低外,也可能孩子的到來對主要照顧者來說是非自願或勉強的。此狀況請盡速尋找教養專業者或使用台灣研發的個別化教養諮詢APP 跳養APP。有時候,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並非生產者可控制或主要照顧者可控制,透過專業的人或較私密的APP管道幫助,協助主要照顧者解決面對孩子時的負向情緒與困境,協助孩子與主要照顧者建立安全依附,避免問題越來越棘手(例如:孩子更難帶,教養壓力日以俱增)。

主要照顧者能適時回應孩子的需求

這裡的需求不單只是孩子餓、孩子尿布濕、孩子受傷,是還包含孩子的「情緒」和「感受」,當主要照顧者能回應孩子的情緒和感受,孩子才能經驗到被支持、心靈層面被接住的感覺,產生安全感。(舉例:孩子覺得很傷心,主要照顧者能將他抱起來,擁抱他,拍拍他和給他溫暖的懷抱。)此依據來自於,心理學教授哈洛(Harry F. Harlow)所做的一系列 恆猴的實驗,來證實小孩對主要照顧者的依附只是因為生存需求。
參考資料

WHAT DOES THE TERM “GOODNESS OF FIT” ACTUALLY MEAN?
(Posted by Linda Gellman Levin M.A.)THE GOODNESS OF FIT(By Matthew Lynch))

主要照顧者栽培孩子自理能力和面對世界的適應力

焦慮型依附的組成除了主要照顧者與孩子之間的相處外,孩子對外環境毫無適應力和自理能力,是造成焦慮型依附重要的一環。因此主要照顧者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須培養孩子與社會相處的能力和基本的自理能力,當孩子有了自理能力,才能從自己扣釦子、拉拉鍊、洗碗、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相信自己是有能量、有能力,能保護自己的人。這樣一來在走進人群裡或初次上學時,才不會被陌生的緊張和擔心的情緒淹沒到無法自拔,無法離開主要照顧者。

讓孩子知道他是無條件被接納、他的存在是有價值的

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教養者會遇到許多教養建議或教養壓力,可能是孩子的同儕發展比孩子好,或者其他的孩子已經會數數了,我的孩子還在丫丫學語。這些教養競爭壓力將導致主要照顧者對孩子的焦慮感過高,進而將焦慮感傳遞給孩子,斥責孩子怎麼什麼都不會,或者給孩子許多應該;讓孩子誤以為自己是不好的、差勁的,甚至是有條件被愛、被接納的。

主要照顧者應讓孩子知道,孩子的存在是有價值的,並且能看見孩子獨特的優點和特色,給予讚美和支持。

此外,若主要照顧者能梳理自身的教養期待和價值觀,而不被他人的語言影響導致自己在教養觀上隨波逐流(例如:聽到有人說尊重孩子很重要,這陣子就很尊重孩子;聽到有人說孩子有禮貌很重要,這陣子又變成要求孩子要服從有禮貌),則在跟孩子建立依附關係上會相對穩定、安全許多。

楊鈺瑩 教養諮詢專家&全台獨創教養APP創辦人

閱讀更多 >
其它好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