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01-09

EQ是什麼?
高低 EQ人格特質分析,提升EQ方法大公開

EQ是什麼?

EQ是情緒商數,也是目前研究指出對於財富、社會成就以及幸福生活最高預測力的指標。

「EQ」是Emotional Intelligence或Emotional Intelligence Quotient,縮寫為EI或EQ,簡稱情商,它包含處理自己與處理他人情緒的能力,更包含了人際方面的相關能力。既然EQ是情緒商數,那麼就應該先理解何謂「情緒」。

《EQ》作者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將情緒定義為:
「感覺及其特有的思想、
生理與心理的狀態及相關的行為傾向。」

事實上,人類的情緒種類多達數百種,不同的情緒之間還可能混合變化,其複雜程度絕非語言可以窮盡。
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EQ》提到,心理學家沙格維為EQ下基本定義,涵蓋了嘉納的個人智能,繼而擴充為五大類:

沙格維EQ五大定義

認識自身的情緒

認識情緒的本質是 EQ 的基石,掌握感覺才能成為生活的主宰,面對婚姻,或工作等人生大事才能有所知的抉擇

EQ定義1

妥善管理情緒

情緒管理必須建立在自我認知的基礎上,如何自我安慰,擺脫焦慮、灰暗或不安,掌控自如的人才能很快走出生命的低潮,重新出發。

EQ定義2

自我激勵

保持高度熱忱是一切成就的動力,一般而言,能自我激勵的人做任何事效率都比較高。

EQ定義3

認知他人的情緒

建立在自我認知的基礎上,也是基本的人際技巧之一。

EQ定義4

人際關係的管理

人際關係就是管理他人情緒的藝術,一個人的人緣、領導能力、人際和諧程度都與這項能力有關,充分掌握這項能力的人常是社會上的佼佼者。

EQ定義5

 1.
EQ定義1
認識自身的情緒
認識情緒的本質是 EQ 的基石,掌握感覺才能成為生活的主宰,面對婚姻,或工作等人生大事才能有所知的抉擇

 2.
EQ定義2
妥善管理情緒
情緒管理必須建立在自我認知的基礎上,如何自我安慰,擺脫焦慮、灰暗或不安,掌控自如的人才能很快走出生命的低潮,重新出發。

 3.
EQ定義3
自我激勵
保持高度熱忱是一切成就的動力,一般而言,能自我激勵的人做任何事效率都比較高。

 4.
EQ定義4
認知他人的情緒
建立在自我認知的基礎上,也是基本的人際技巧之一。

 5.
EQ定義5
人際關係的管理
人際關係就是管理他人情緒的藝術,一個人的人緣、領導能力、人際和諧程度都與這項能力有關,充分掌握這項能力的人常是社會上的佼佼者。

從上述內容,我們可以知道,EQ能力就是涵蓋了我們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各項能力,也就是我們一般人所謂的軟實力(soft power)註1



其實這些年EQ早已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名詞,很多人對EQ都有基本的理解,甚至也有不少人認同EQ要比IQ對一個人的人生產生更大的影響。
軟實力資料參考網頁:

為什麼 EQ 很重要?

一個人再怎麼有才華,每天愛生氣愛罵人愛計較愛抓狂,
也不會有人要給他機會,跟他合作,
也就是「不會有任何舞台」這就是為什麼「EQ」很重要。

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 《EQ》一書中提到,EQ 較高的人在人生各個領域都較佔優勢,無論是談戀愛、人際關係、或是理解辦公室政治中不成文的遊戲規則等,成功的機率都會比較大;以及 EQ 高的人,有助於發揮個人智能及其他能力,對於生活也會有較高的滿意度。

反之,情感生活失控、也就是低 EQ 的人,往往會耗費更多心力與內心交戰,間接削弱了個人的實力與思考能力。

而在過去 1940 年代,個人的 IQ 和社會經濟地位有一定的關係,當時曾有人追蹤 95 位哈佛畢業生到了中年的成就,結果發現在校成績最好的人,未必成就最高,在生活、家庭、愛情、人際關係等面向的滿意度上,也不是最高的。

研究結果發現雖然 IQ 跟個人社經地位有關,但影響更大的是兒童時期處理挫折、控制情緒,以及與人相處的能力,也就是性格特質。

原來一個人的 EQ 能力對其命運竟然有這麼大的影響,那麼,從小教培養完善的 EQ 能力、培養出孩子的好品格,就會是在孩子的性格定型前,也就是12歲前,最為重要的一件事了!

因為沒有人能在沒有適當人際刺激的環境中,天生懂得怎麼適當的表達自己、爭取權益與尊重、協調或部分的退讓、適切的處理自己與他人的情緒。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 Daniel Goleman也 在《EQ》一書的研究報告中指出,EQ 成長對孩子會影響三個方面:

對自我能力的影響
  • 對自己較有信心,相信自己可以接受未知的挑戰
  • 做事情更有效率且能三思而後行、按部就班的完成
  • 面對問題、衝突較能平心靜氣的面對與處理
  • 能了解自己,並適時的表達自己的情緒
  • 面對生活管理及課業較能為自己負責
  • 能適時的表達自我想法與主張
  • 面對困難較能認受挫折再嘗試
  • 思考能力與理解能力更加提升
  • 發生焦慮與退縮的情形減少
  • 面對人事物較持樂觀看法
  • 能為自己規劃及設定目標
對親子關係、溝通的影響
  • 能運用適當且正向的溝通方式和家人討論
  • 對於家庭或學校規則較能了解其原因並遵守
  • 對於家人較能體貼關心並設身處地為家人著想
  • 較懂得如何增進自己的學習能力,減少父母的擔心
  • 遇到自己的想要能適時的等待與溝通,非想要就要馬上得到
  • 在生活上擁有自我管理的能力並擁有自己的原則與目標
  • 能為自己的選擇做承擔,部將所有問題丟給爸媽處理
對同儕相處的影響
  • 遇到他人有困難較願意幫助別人或成為尋求幫助的對象
  • 較能了解別人的想法和感覺並適時的接納不同想法或建議
  • 在課堂上較少暴力行為/語言或具攻擊性之行為,能力能延續至中學時期
  • 較能與他人分享
  • 面對同儕衝突較能處理與解決
  • 在同儕互動中較受歡迎並相處融洽

高、低 EQ 的五大人格特質

研究發現,兩個能力相當的人,在同一個領域中之所以會有不同的表現水準,往往跟個人的情緒特質有關,特別是面對挫折的熱忱與毅力。
加州柏克萊大學心理學家傑克‧布拉克(Jack block)比較高IQ與高EQ的差異:
高 EQ 的人多是社交能力極佳,外向而愉快,不易陷入恐懼或憂思,富自信,善於調適壓力,容易結交新朋友,無處不自安。
反之,純粹高 IQ 但是低 EQ 者,幾乎是一種誇大可笑的知識份子型,是知識的巨人,但卻是生活上的文盲。

高EQ的五大人格特質:

 1.
不怕衝突、總是可以解決問題。

 2.
在人際關係中悠游,自己與他人都是快樂自在的。

 3.
總是可以達成目標。

 4.
讓人感覺很值得信任,一起共事時覺得充滿幹勁、希望。

 5.
能無形中讓人與他自然做到彼此尊重。

1. 不怕衝突、總是可以解決問題 ,安全下莊,也能夠擁有人際關係。

清楚知道人與人互動過程中,衝突在所難免,能夠坦然面對衝突現場,並且在有情緒時也可以不蘊不惱的與人溝通,不只是可以解決問題,更能夠在過程中理解彼此的情緒狀態,並且妥善處理自己與他人的情緒。

2. 在人際關係中悠游 ,跟他/她相處的人開心,他/她自己也是愉快不委屈(雙贏)

在人際互動中,清楚知道自己的喜好,能對自己坦承,並且擁有多元人際互動技巧,知道與不同人的互動方式,透過各種人際技巧,能夠化解互動過程中的不愉快,讓自己與他人在人際互動中既快樂又悠遊自在。

3. 很難理解為什麼他/她總是可以達成目標

能夠積極努力為自己設定目標,並且擁有完整執行的能力,面對任務或挑戰,總是能準確評估自身能力,更能精準辨識有效率或最適合自己的執行方法,在每一次執行中幾乎沒有例外的就是可以很好的完成任務或挑戰。

4. 讓人感覺很值得信任 ,跟他/她相處沒有負擔很舒服。一起共事時覺得充滿幹勁、希望

擁有可以吸引人情緒特質,在互動過程中帶給人的感覺是舒服自在且沒有負擔的,讓其他人好喜歡與自己互動,並且在面對共同任務時,能感受到有他在就像有了顆定心丸,他正向積極的態度能夠渲染身邊周遭的夥伴,讓一起共事的夥伴也與他一樣充滿正向動機。

5. 不會感覺明顯有什麼規則、界線,但也讓人不會想要去冒犯他/她

與他互動的過程中,不會感覺到彼此間有距離或隔閡,讓人可以很輕鬆自在的接近,且在相處時,也因為他舉手投足的樣貌,讓人願意自然做到彼此尊重,達成舒服且又有高品質的互動。
一個人能否自我激勵,決定了個人的成就高低。人很難不受情緒影響,因為情緒代表個人心靈力量可以發揮的極限,一個人經由思考與計畫,不斷鍛練,解決問題,進而達成目標,最重要的推動力,往往源自於熱忱與樂趣,以及適當程度的焦慮,而這正是 EQ。因此EQ 的好壞,對人生的不同面向都具有深遠影響。

低 EQ 的五大人格特質:

 1.
很容易進入情緒模式,並且讓安撫他狀態的人會很難脫身。

 2.
很難相處,很多地雷,很多規則,很多界線。

 3.
雖然平常相處時相安無事,但無法預期下一秒的心情狀態。

 4.
出事了都是別人的錯,有功勞一定都是自己的。

 5.
公開我「大好人」,隱私我「別人要當我的情緒垃圾桶」。

1. 個體很容易進入情緒模式 ,進入此模式時不成為順他意思、安撫他狀態的人會很難脫身。

簡單來說,就是很容易因為一點小事就發脾氣,而當他發脾氣時,如果想要安撫他的人或處理他情緒的人,不是順著他的意思或期待行動,這時候自己也會成為他情緒的砲口,成為代罪羔羊,很難脫身,常常就是兩敗俱傷。

2. 很難相處,很多地雷,很多規則,很多界線 ,而且幾乎無法溝通,也不具有調整的彈性。

在與他互動的過程中,能明確感受到這個人的規則很多,總是要求東要求西,亦或是抱怨哪個地方又不如他的意了,總是期待著周遭人事物符合他的期待,但卻也幾乎不接受任何人與他溝通協調,只要他的要求不照單全收就必須承受他的情緒。

3. 雖然平常相處時相安無事,但無法預期下一秒的心情狀態 ,而且難以託付責任,難以被糾正。

與他相處的時候,常會感受到風雲變色,平常互動看似很好,但總是不知為何的會在你沒有預期的時候,他各種狀況層出不窮,像是遇到困難立刻放棄、遇到問題只能抱怨、情緒起伏很大(一下開心一下又突然生氣)、被指正就生氣、被要求就擺爛或耍賴...等等,我們幾乎沒有辦法預期他下一秒是好是壞。

4. 出事了都是別人的錯,有功勞一定都是自己的

可以理解為完整版的基本歸因謬誤註3(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也稱為錯誤歸因,這是一個心理學現象,簡單說就是對別人很嚴格,對自己很寬鬆。如果是自己做錯,就是不小心的,如果是別人做錯,一定是故意的。因此在與他互動過程中,容易讓人很想對他生氣,以及很不想繼續與之相處。

基本歸因謬誤資料參考網站:

5. 公開我是「大好人」,隱私我是「別人要當我的情緒垃圾桶」

簡單來說就是內外雙面人,在外或面對陌生對象的表現,是不論發生什麼事情,一切都忍受、壓抑自己去符合規範,但當你成為他的信任對象之後,就要成為他情緒垃圾桶,她只要面對到任何不如意或讓他感到不舒服的事情,他就會將情緒投到你身上。

上述每一項低 EQ 的人會有的特徵狀態,相信你一定也在自己的生活周遭遇到過,而且不只是孩子會出現,連成人也會出現,甚至有人不只滿足一項。這些人可能從小到大就是跟著本能走,但沒有人引導或教會他面對問題或情緒時如何更好的處理。

因此,我們一定要理解一個重要觀念,「情緒」是天生的、是與生俱來在面對各種人事物會出現的正常反應,但要擁有好的情緒管理,則是必須透過後天的培養與訓練來獲得。

人的互動模式會在日後的人際關係中一再被重塑,所以就算早年的經驗失衡,還是可以藉由後天調整,人的情感調和可以說是一輩子都要不斷進行的歷程。

但若可以從小開始透過教養的引導,幫助孩子能夠認識自己的先天特質,然後進而學習如何適當掌握與管理,培養出好的人格與 EQ 能力,絕對是在幼兒期與兒童期最重要的一件事了!
擁有美國、台灣、日本與中國發明專利的跳養App,能夠經由家長對孩子日常行為的觀察進行施測,精準評估孩子現在的EQ能力狀態,並提出針對孩子狀態提升EQ能力的教養方針。

跳養協助家長在孩子1歲半至10歲間的黃金發展階段,清楚的了解引導孩子能力發展的教養關鍵點,從小帶領孩子管理自己的特質能力與培養EQ能力,真正做到順著孩子的天賦本質適性教養,養出擁有健全人格與高EQ的孩子。

如何提升 EQ ?

 1.
要有高EQ,先正視情緒的存在

 2.
引導孩子對自己誠實,完整培養人格與EQ。

 3.
接納孩子的本質,順勢教養,是高EQ的基底。

 1.

要有高EQ,先正視情緒的存在



「情緒」是自然的,沒有任何是非對錯,只有如何掌控的恰如其分的問題。


亞里士多德(Aristotle)說過:
「生氣沒什麼難的,
難的是『在適當的時間,對適當的人,
於適當的場所,針對適當的事情,展現適當的怒氣』」



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會讓我們產生情緒,所以重點不在於為什麼有情緒,而是在情緒出現時,我們如何適當的展現情緒與調節情緒。

父母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難免要陪著孩子一起面對需要判斷是非對錯的時刻,如果父母只是一味的告訴孩子,什麼是對的,什麼是不對的,對的時候如何反應,遇到不對的事情又該怎麼做,這樣的教導方式只著重在認知面的處理,強調如何務實的回應對錯,往往一不小心就忽視了孩子的情緒,甚至否定孩子的感覺。

事實上,孩子的情緒如果未能得到適當的抒發處理,可能會影響一輩子,因此在孩子遇到問題時,務必提醒自己除了教導孩子認知上如何判斷是非、解決問題,也要教孩子好好面對自己的感覺,學習調適處理自己的感覺。

想要幫助孩子學會高EQ,就不能否定或無視情緒的存在,許多父母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很容易會否認情緒存在的問題,長此以往,孩子很難培養出好的EQ。

 2.

引導孩子對自己誠實,完整培養人格與EQ


引導孩子對自己誠實為的是讓孩子理解世界上沒有人是只有優點,沒有缺點,引導孩子去面對自己的缺乏,承認自己的不足,進而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好。

孩子的自我概念約莫在兩歲半開始形成,孩子會從各種生活事件建構自我形象,這個形象也會成為孩子日後與人互動的基礎。引導孩子能夠面對真實的自己,不是用假象來自欺欺人,幫助孩子去面對自己的缺點,而父母也必須能包容孩子真實的模樣,如此,才能完整的培養出健全的人格與高 EQ 能力。

因此,引導孩子誠實接受自己的情緒,誠實接受自己的狀態,只有先勇於接納自己的狀態、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接納自己的各種情緒,才能真實的感受與思考,並且正確的評價自己、接受自己(無論優點或缺點),並在此基礎上使自我得到良好的發展,這就是自我悅納註2


自我悅納資料參考網頁:
What Is Self-Acceptance? 25 Exercises + Definition & QuotesWhat Is Self-Acceptance? 25 Exercises + Definition & Quotes(By Countney E. Ackerman, MA., updated on July 12, 2018)
How to Embrace Self-Acceptance(By Sanjana Gupta, updated on September 14, 2022)
8 Ways to Accept Yourself(By Cathy Cassata, updated on Sep 25, 2021)

我們該為孩子做的,不是為孩子拿掉生活中所有的不快樂,並為他控制住一個充滿快樂、幸福與支持的人生,而是教他如何在從小長大的關鍵時刻,如何有能力面對各種難受,如何克服與化解這些難受,當孩子從小知道生活中本來就沒那麼好受,但他完完全全知道自己有能力去化解無聊、排除傷心、駕馭挫折、面對恐懼並穿過他。

相信我,他自然而然會長成一個光明磊落堂堂正正的人,而所有小時候與長大的刀光劍影,都將成為支持他成長並良好發展的重要養分。
 3.

接納孩子的本質,順勢教養,是高EQ的基底



我們應珍視孩子的天賦特質,不要膠著在孩子的弱勢點上,像是天生就外向好動的孩子,不准他去跑跳,限制他只能從事靜態活動,或是有些頭腦靈活,但手腳不那麼敏捷的孩子,老是因為動作不夠快而被指責,這些都會導致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天賦非但得不到肯定,還被貼上負面標籤,使得孩子對自己沒信心,變得膽怯又自卑。

雖然基本性格在一個人出生不久就已經決定,再加上童年時的情緒教養,對孩子的性格養成,有很深遠的影響,但天賦傾向仍可透過後天努力,加以強化或減弱。

而自信心是支撐一個人前進最關鍵的所在,有自信的人即使處在人生低谷中也不會一塌糊塗,可以有立椿之地,讓自己走出低潮。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最好的方式,就是讓孩子找到自己的優勢,能夠發揮自己的天賦。
因此,順著天賦本質教養,是最有效可以達成培養出高EQ、又能讓天賦能力擁有舞台的教養法。(前往查看笛飛兒EQ教育十多年的教室課程中,因為天賦發光而被媒體報導的孩子們)

笛飛兒結合多年 EQ 教育經驗與各種專業知識,研發出「跳養 APP」,透過直接模擬專家頭腦,在家長填寫孩子日常生活問卷後,進行AI系統分析,準確評斷出孩子的天賦本質,並提出帶領孩子特質的教養方針,幫助家長可以非常直接清楚又完整的了解孩子的特色,然後根據個別化的教養方針穩健帶領孩子達到高EQ的自信成長。

EQ 教育的重要性

注意,EQ 不是長大後就會好
許多名人相繼提出了 EQ 對於人的重要性。

多元智能開創者,心理學家豪爾.迦納(Howard Gardner)說:「一個人最後在社會佔據什麼位置,絕大部分取決於非智力因素」

心理學教授克里.摩斯(Kelly Morth)說:「人一生的成就20%歸之於智商,80%則受情商(EQ)因素影響。」

老羅斯福總統(Theodore Roosevelt)說:「成功公式中,最重要的一項因素是與人相處。」

美國石油大王洛克斐勒(John Davison Rockefeller)說:「我付高薪給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遠高過陽光下之任何其他能力。」

香港首富李嘉誠說:「先解決心情,再解決事情。」

獲得多項國際獎項的大導演李安曾說:「這裡必須說說恐懼,它是生活唯一真正的對手,因為只有恐懼才能打敗生活。」以及「與其說我的成功是從脆弱開始,不如說我很勇敢面對我的脆弱!」

而近幾年,無論是知名大學教授、知名企業家提出的未來人才必備能力,EQ 相關能力也都是年年榜上有名。顯示了 EQ 能力是孩子長大成人、出社會後,幫助自己有能力站穩腳步非常重要的一環。

許多人對於 EQ 的理解就是情緒智商,認為這就是情緒管理的能力,也是一種對複雜人際關係平衡拿捏的成人智慧,孩子單純的世界裡應該不需要這麼複雜的能力與智慧,因此不如等到他「長大了再說」吧!

相信你一定看過這樣的大人:時常暴怒生氣,面對問題瘋狂指責他人;社會新聞常出現,多看他兩眼,拳頭就直接揍過來;擁有高學歷但卻很退縮,甚至無法與人正常互動。
所以,EQ真的是長大了就會好了?這些成人智慧就是長大了歷經風霜了就會自然而然的磨練出來了嗎?

用更生活化的方式舉例:
我知道賴床對身體不好,但總是賴床;我知道生氣時不要對孩子大吼,但是怎麼老是一個不小心就吼出來;我知道必須主動表達、爭取機會,但機會總是在「等待好時機」的時刻中過去了。

但到底為什麼會這樣呢?其實答案就在我們的大腦中。

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不對的這種認知,主要由負責邏輯推理、思考、語文的大腦皮質負責。然而在面對事情當下,主導身體的情緒反應、行為反應(或是慣常反應)的,則是由大腦的邊緣系統負責。

在主導認知學習的大腦皮質,與主導情緒反應的邊緣系統間的神經鏈結沒有建立起來的狀況下,就會出現情緒反應或慣性反應比理智思考更快、更直接的反應出來,也就會出現在孩子想到到底什麼是對的之前,他可能就先自動自發的表現出不適當行為了。

因此,我們會發現 EQ 並不是長大就會好,這也是需要持續練習才能養成的能力。
EQ五大基本定義 高EQ人格
表現
低EQ人格
表現
認識自身的情緒 認識情緒的本質是EQ的基石,掌握感覺才能成為生活的主宰,面對婚姻,或工作等人生大事才能有所知的抉擇。 雖然平常相處時相安無事,但常有無法預期狀態會發生。
妥善管理情緒 讓人感覺很值得信任,一起共事時覺得總滿幹勁、希望 容易進入情緒模,並且讓安撫他狀態的人會很難脫身。
自我激勵 總是可以達成目標 出事了都是別人的錯,有功勞一定都是自己的。
認知他人的情緒 不怕衝突、總是可以解決問題 公開我是「大好人」,隱私我是「別人要當我的情緒垃圾桶」。
人際關係的管理 在人際關係中悠游,自己跟他人都是快樂自在的 很難相處,很多地雷,很多規則,很多界線。
而 EQ 不單單只是一種能力,它其實與孩子的人格大有相關。人格其實是個不斷形塑的過程,不是你希望孩子變成什麼樣子,孩子就會照著你的意思長大;也不是你從小教孩子什麼,孩子就永遠會是你期待的樣子(除非你期待孩子毫無獨立思考的能力)。

人格是這樣,EQ能力當然也是如此,孩子在長大的過程中一直都擁有能力再重新創造自己,但這並不表示乾脆從此讓孩子自立自強、任性妄為、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因為從小培養的能力,或是自小養成的人格或性格,是決定孩子未來的重要關鍵因素之一,每個人都是由過去的經驗累績出自己,而後展望未來。

所以 EQ 是一種從小培養起來的人際習慣,從小依照孩子的本質引導、練習,找出最適合自己的處理方式,就是幫助孩子奠基未來競爭力的重要環節。

兒童教育中的 EQ 教育

很多人對「兒童教育」的理解與想像,仍然停留在所謂的知識、才藝等可以量化或具明確評定標準的領域。事實上,兒童的人格、氣質與個性的養成,更是兒童教育極為重要的一環,培養孩子良好的情緒智能,也就是所謂的 EQ,對孩子一生有極為重大的影響。

台灣從102年起教育部訂定「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針對 2 到 6 歲不同年齡幼兒發展,訂出各階段學習指標,將課程分為身體動作與健康、認知、語文、社會、情緒和美感等六大學習領域,將引導幼兒有「覺知辨識」、「表達溝通」、「關懷合作」、「推理賞析」、「想像創造」、「自主管理」等六大能力,EQ 在這六大能力中皆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


而 7-18歲 兒少所接受的 12 年國教(國小到高中),自 108 課綱開始,也已經開始主打以「核心素養」作為課程發展的主軸。核心素養強調,學習不局限於學科知識及技能,而應關注學習與生活的結合。

核心素養分為三大面向:「自主行動」、「溝通互動」、「社會參與」,此三大面向再細分為九大項目,強調素養與生活情境有緊密連結與互動的關係。在生活中,遇到大小事都會產生各種情緒,因此 EQ 教育,當然是生活,也是核心素養的一部分。

參考自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綱
新北市教育電子報
全國教保資訊網
108課綱資訊網
台灣教育評論月刊:淺談國小校園中的情緒教育

為孩子量身打造的 EQ 教養 APP —— 跳養

《跳養APP》是長期從事兒童EQ教育的笛飛兒,結合科技平台與專業經驗,為孩子量身打造而成的EQ教養應用軟體。跳養APP針對個別孩子的不同特質,給予專屬有效的教養方針。父母家長可以完全不受限於時間空間,能隨時在生活中應用《跳養》給予的教養方法與技巧,讓孩子在生活情境中學習,學會使用自己的能力並能妥善管理,提升EQ且成為更好的自己,進而找到孩子的天賦所在。

立刻開始孩子的EQ能力檢測,讓跳養App來幫你,找出屬於孩子的興趣及天賦吧!

教養者必備的 EQ 知識

 1.
學習全然接納孩子的本質


每個孩子都有天生的氣質,學理上的先天九大氣質包括:情緒本質(正向樂觀/負向悲觀)、活動量、堅持度、規律性、適應性、趨避性、反應閥、反應強度與注意力分散度等。

無論孩子的先天氣質是什麼,在教養孩子適應社會規則,面對社會競爭時,都有各自為難的地方,也就是說任何氣質的孩子,都有可能產生社會能力方面的問題。

例如情緒本質太過正向樂觀的孩子,可能過度天真爛漫,因此缺乏改進與自我成長的動力;反之,情緒本質過於負面悲觀的孩子,可能給自己太多限制,容易瞻前顧後,對自己沒有信心。

父母如果期待活動量大的孩子安安靜靜坐在家裡看書,或是要求活動量小的孩子喜歡去公園和別的小朋友賽跑踢球,自然會感到挫折,孩子也會不知所措。

每個孩子都有他獨特的先天特色,所以並不是我們怎麼教他,他就有辦法變成我們期待的樣子。
家長必須先練習無條件的愛著孩子的先天特質,並且了解每項特質一定都有好的面向也有壞的面向,只有先有能力做到全然接受孩子的本質,我們才有能力順著孩子的先天特質去教養,引導孩子將他的特質往好的面向去發展,如此也才有辦法找到孩子的天賦,並引導孩子有能力變成最棒的自己。

刻意形塑某種期待樣貌的教養,只會讓家長與孩子兩敗俱傷。當爸爸媽媽在羨慕別人家的孩子文靜乖巧,彈得一手好琴時,很容易忽略自己孩子本有氣質的優勢與特色。其實只要懂得孩子本有的潛在特質,教養難度就可以明顯下降,教養效能也會跟著提高。

 2.
教養的目的在於:培養孩子走出家門(自信、自在生活)的能力


教養孩子的重要目標之一,就是把那把足以讓一個人健康快樂的鑰匙交到孩子手中,而這把鑰匙的關鍵,就是情緒。一個人只有了解自己會為了什麼而快樂悲傷、渴望得到什麼、懂得安適的接受事實,可以適當的為自己發聲、學會面對自己的情緒,並且讓身邊的人知道自己的處境⋯⋯,才會真正快樂,而這些生命智慧,都要透過情緒來幫助孩子學習成長。

因此,將孩子的功課還給孩子,教養的目的在於引導,而不是幫孩子排除所有困難和問題。給孩子犯錯搞砸的機會,讓孩子去探索體驗面對感受人生的多樣,雖然過程會痛苦、悲傷、失落,但也會有歡欣、美好、成就與滿足,只有如此,孩子才能發展出屬於他的智慧,擁有屬於自己的創造、思考與動能。

所以,理解生活中的所有情緒經驗,對孩子都有意義,不用因為擔心孩子受苦,刻意為孩子排除困難與苦難;也不要因為希望孩子快樂,就刻意滿足孩子的期待,盡可能提供孩子多元嘗試的機會,讓孩子多多去接觸不同的情境與人事物,增加孩子的經驗值與親身體驗,讓孩子在開放的環境中,去探索能夠真正引起自己興趣的事物。

並且讓孩子可以擁有大量犯錯或搞砸的空間,在犯錯或搞砸中體會這些情緒經驗,從中引導孩子面對問題與思考解決,才能幫助孩子在每一次情緒事件中,擁有經驗並且真實的體驗與學習。

教養延伸閱讀: 學會一首歌,秒懂如何不成為直升機父母

參考資料:

《EQ》Daniel Goleman著 時報出版
《SQ-I-You 共融的社會智能》Daniel Goleman著 時報出版
《破壞性情緒管理:達賴喇嘛與西方科學大師的智慧》Daniel Goleman著 時報出版
《逆境商數AQ》譚春虹著 德威出版
《讓孩子做最棒的自己》笛飛兒工作室著 遠流出版
《親子雙贏高EQ 我家管教好舒服》笛飛兒著 遠流出版
《當孩子情緒的魔法師》笛飛兒著 遠流出版
《孩子的天才需要蠢事許可權》楊鈺瑩,笛飛兒EQ教育 著 大寫出版

註1:
軟實力(soft power):軟實力指的是人際互動的能力;相較於硬實力來說,這就很難評估或測量了。此外,儘管各個工作都有各自相應的硬實力,但軟實力不因職業而有所分別,其中包含了:溝通能力、聆聽技巧及同理心、團隊協作、溝通技巧與說服能力、複雜問題解決、變化適應力與學習力、創造力...等等。
硬實力(skill):指的是透過教育、訓練及認證系統與在職訓練所獲得的技能;通常這些技能可以量化、讓我們很容易就可以作出評估和定義。如:分析能力、寫作能力、運算思維、掌握新科技使用的能力、對電腦的了解與程式能力,等等。

註2:
自我悅納是指個體能正確評價自己、接受自己,並在此基礎上使自我得到良好的發展。自我悅納不僅指接納自己人格中的優點、長處,更要接受自己的缺點與不足。在接受不足這個情況的基礎上,努力改進自己、完善自己,而不是妄自菲薄,失去信心。
認識自我是種境界,是我們在現代社會所應具有的素質。那麼首先就應該明白什麼是悅納自我。總的來說,悅納自我包括三方面。第一,接受自己的全部,無論優點還是缺點,無論成功還是失敗。第二,無條件的接受自己,接受自己的程度不以自己是否做錯事有所改變。第三,喜歡自己,肯定自己的價值,有愉快感和滿足感。只有能夠真正的做到如此,我們才能真正的悅納,認識自我。

註3:
基本歸因謬誤(英語: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也稱為錯誤歸因。是指人們在評估他人的行為時,即使有充分的證據支持,但仍總是傾向於高估內部或個人因素的影響(一定是他有這樣的人格,才做出這樣的行為),而非外在情境因素(也許是情勢所迫,或這個場所有特殊的潛規則)。

楊鈺瑩 教養諮詢專家&全台獨創教養APP創辦人

閱讀更多 >
其它好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