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個你以為正確但完全不是的教養陷阱!!

附註1:
  1. 超出上天設計的多巴胺刺激,愈高就愈會導致上癮
  2. 巧克力刺激多巴胺分泌55%,性愛是100%,安非它命成分藥物(含過動藥),則是刺激分泌1000%
  3. 曾接觸過上癮物者,未來更容易去取用上癮物,也愈容易上癮。
  4. 酒精與藥物鎮定劑也屬於干擾多巴胺的高上癮物質。(書上寫著苯二氮平-贊安諾、煩寧、克洛諾平)如下圖2的用毒時間軸繪圖者,一開始就是由酒精開始。
  5. 電玩與賭博等,也都是超出上天設計的刺激多巴胺高度分泌物質(指具有絕對上癮條件)
  6. 上癮者為了繼續獲取夠高的多巴胺分泌,會綜合嘗試各個不同的上癮物,而且會愈獲取愈多(量與種類與強度,會往上攝取)
  7. 上癮者所需要攝取的量將愈來愈高,除了把時間與精力都使用在上癮物質上(吸毒;電動等),也會愈來愈不快樂。普遍出現「失樂症」這樣的狀況。
  8. 上癮者的前額葉會癱瘓
  9. 癱瘓的前額葉沒有能力為長程的目標努力,儘管是比較差的選項,只要是可以立刻獲得的,上癮者會立刻選擇(失去長程評估的能力,書中原字描述為「時間視野嚴重縮水」)
  10. 開始追逐上癮物,時間觀念會不知不覺的變模糊,上癮物會擾亂我們延後滿足的能力,這稱為「延長折扣」的現象。
相關大腦運作機制說明:
當使用藥物刺激多巴胺的高度分泌後,會將大腦中原本設定的平衡系統完全混亂。
這個混亂包括,原本的自主多巴胺分泌機制失靈,就是大腦說,我應該不用分泌了吧!你自己可以擁有這麼多。
以及回復平靜機制失靈:這麼高的量完全超出我(大腦)認識的水準,我(大腦)當機了。
也就是整個情緒平衡的機制直接壞掉,也因此本書作者(美國精神科醫師)舉出多個例子,上癮者後來都有焦慮症與憂鬱症或是各種疼痛症,但其實是因為過度服藥(上癮)造成,而不是有病需要服藥。
圖1:上癮者(已使用高多巴胺物質且習慣這種多巴胺高度含量者)已顯示與未上癮者,大腦產生絕對值的改變。
圖2:一個上癮者繪製自己怎麼使用愈來愈高強度多巴胺物品的時間軸。
引自書籍「多巴胺國度:在縱慾年代找到身心平衡」,作者: 安娜‧蘭布克醫師(Dr. Anna Lembke),經濟新潮社出版

楊鈺瑩 教養諮詢專家&全台獨創教養APP創辦人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