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不聽話怎麼講都講不聽 兒童教養專家 4 種教養技巧大公開

​兒童教養問題一直是爸爸媽媽最困擾、頭痛的考驗,加上兒童還小沒辦法表達清楚自己、也沒辦法透過語言溝通解決,讓養育兒童的過程中,困難重重。 對於兒童教養問題,處理教養與兒童行為問題超過十年以上的笛飛兒 EQ 教育呼籲:「切勿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方式,解決兒童表面上的問題,應深入了解兒童行為背後的原因,才能找到行為問題的根源,並且用合適對應的教養策略。」

為什麼小孩不聽話?

小孩也是「人類」,不是輸入指令就立刻操作指令的「機器」

工業時代的變遷,各行各業越來越使用機器來取代人力,機器便宜好操作,出錯率比人力低,不會有遲到、忘記打卡、家裡有事臨時要請假的問題,只要定期保養、排除障礙、安排好程式輸入,機器的產出就是比人力生產出好幾倍。 小孩,也是同樣的道理,因為是「人類」,有自己的個人意識、特性、限制,所以每個小孩接受到訊號,聽到的和會做出反應的不盡相同。 例如:老師跟全班小朋友說:「去把鞋子收好!」有的孩子會把鞋子收到櫃子裡,並且把櫃子關好;有的孩子會把鞋子收到櫃子裡但櫃子門沒有關;有的孩子會把鞋子放錯櫃子;有的孩子會把鞋子收到自己的位子;有的孩子根本不收;有的孩子甚至去把鞋子亂丟因為覺得老師太兇。 所以,關於孩子不聽話,爸媽要先理解這算是人之常情,重點應放在認識孩子的屬性,找到跟孩子溝通的語言技巧,才能達到孩子願意遵守指示和有效溝通的互動方式。

「順從性低」的人格特質 搭配「堅持度高」的先天氣質

順從和不順從是人格特色的一環,堅持度高低是屬於先天氣質的其中一個向度,當這兩個特色搭配在一起的時候,恭喜爸爸媽媽,您中獎了! 這樣搭配下的孩子,在陪伴他長大的過程中,身為父母的角色的確有點辛苦。因為孩子的意志非常堅強、意念不容易被動搖、也比較不看人辦事,這讓父母不只覺得孩子不聽話,甚至會感覺到孩子難相處、難管教。 建議您在遇到這樣獨特的孩子時,尋求專業協助,畢竟沒有人生了孩子後,就懂得怎麼管孩子,還碰巧讓爸爸媽媽遇上比較高段數的孩子。 身邊多一個專業者協助,像是可以隨身攜帶的「跳養」教養顧問App,可以無時無刻的在爸爸媽媽身邊,當面對孩子難題時,由 App 後面的專業團隊,給爸爸媽媽適切的應對策略,幫助教養更上手,親子關係更好。

親子關係不佳,時常衝突,導致互動形成對戰模式

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孩子突然不信任父母所說的話,不相信父母是對自己好的,甚至認為父母不喜歡自己;這樣的誤會很可能會導致孩子「突然間」變得不聽話,和往常不太一樣。 當孩子故意講反話、刻意不遵守指示、弱化自己的行為、甚至是出現報復行為、挑釁行為……等,爸爸媽媽需要回憶一下,過去近三個月家中是否有發生重大變故、家族衝突、生離死別或父母親遇到巨大壓力事件。 以至於孩子面對突如其來的變故,不能適應外,還誤以為自己被父母忽視或被傷害,激起負向的情緒和防衛機制,透過反抗和不聽話、不溝通、不伸出手來鞏固自己微薄的自尊。

孩子事事都要被提醒,沒有自己做事的能力

如果一個孩子需要爸爸媽媽一直耳提面命才能把事情做好,甚至爸爸媽媽已經耳提面命的還不聽話、不把事情做好,那爸爸媽媽要知道,這已經不是孩子聽不聽話的問題,而是孩子為什麼沒辦法自己照顧自己?自己提醒自己? 近代直升機父母盛行,如果孩子遇到的問題和生活所需,都由父母擔起了責任和做為危機解決的角色,就會剝奪孩子真實經驗的累積,導致孩子時常搞不清楚狀況、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要做什麼事情、遇到什麼狀況要怎麼處理。 可是隨著孩子逐漸長大,自尊心也會隨之升高,不再只渴望受到父母的照顧,而是希望看看自己有幾兩重,這時候便會出現跟父母爭奪主導權的戲碼,讓家長感到孩子總是不聽話。 補充說明:擔心孩子犯錯,事事糾正提醒,很常轉換出的結果就是孩子「不動了」。因為只要不做,一定不會做錯,但「被動」這個詞彙又是所有學習狀態裡最忌諱的。而最終極的被動,也就是所有父母最忌諱的「啃老族」了。

小孩不聽話:4種教養技巧

抓住「讓孩子承擔自然結果」的教養方針

人們常說「初生之犢不畏虎」,孩子也是一樣的道理,因為世界上所有的事情對孩子來說都太新鮮且沒有被定義,當然都會想要嘗試看看、接觸看看、感覺看看。 例如:告訴孩子鍋子燙不要碰、地板太滑不要跑、天氣太冷要穿外套,但孩子聽久了,就會逐漸感覺這世界怎麼會是爸爸媽媽說的算,小孩也想要自己嘗試看看,想要自己跟外界世界互動看看,而不是都是透過爸媽的許可才能碰觸。 所以適度的讓孩子「經驗人生」,嘗嘗「自然結果」的經驗,像是:讓孩子感受一下比較熱但不會被燙到的溫度,在安全範圍下靠近火源感受那種不適感;在下雨天的時候騎摩托載孩子感受雨天的有趣和麻煩;讓孩子從有一點高度的地方往下跳,讓孩子用身體去經驗那些不會造成生命危險的不適感。 讓孩子理解父母給的指令或規則背後的原因,孩子會更願意尊重父母的提醒。 此外,孩子水打翻了學習自己擦、撞到朋友的時候跟別人道歉而不是家長道歉、尿濕褲子自己換、玩具壞了試著自己修修看。 這些真實經驗會幫助孩子處事更有現實感、更謹慎,父母也就不需要在一旁不斷耳提面命的提醒孩子、要求孩子,以及追孩子是否有沒有執行爸媽給的指示。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認識孩子的屬性

市面上在教溝通、管理的書非常多,大概和教教養的書的數量不分軒輊吧!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這幾個領域都跟人有關。只要是跟人有關的事情就是沒有一個固定的處理技巧和SOP。 也因為這樣,你要溝通的對象、管理的對象、教養的對象是誰?長什麼樣子?有什麼特性?有什麼限制?這些背景知識的調查就非常重要了。 小孩,也不例外!家長如果有專業的測量工具(例如:跳養App),協助自己比較清楚孩子的先天氣質、人格特色和正在進行的兒童發展階段為何,可幫助家長更有效的抓到和孩子溝通、建立規則的要點和技巧。 孩子也會感覺到自己是被受尊重、被理解的,而進而願意配合爸爸媽媽和服從爸爸媽媽給的指令。

平常累積「讓小孩願意聽話」的扣打(存款)

試想,你坐在一個辦公室裡,你的主管從來不稱讚你、從來不和你寒暄,每次見到你大概都是在要求你做事情、執行指令、或糾正你哪裡沒做好?重點是他還不會給你薪水。 你會想聽他說話?他請你做的事情你會想照辦嗎?我想大部分的人應該都不會想要的吧! 親子關係也是一樣的道理,如果平常爸爸媽媽對孩子的陪伴過少,像是不太跟孩子聊天、不太跟孩子玩、不太聽孩子說自己的感受,或基於某些原因幾乎沒辦法讚美孩子、欣賞孩子;孩子感覺不到自己和父母情感上的連結(有人稱之為愛的存款)。 所以,在聽到爸媽的指令、糾正時,更加無感,導致不願意和沒有需要遵守或執行。在孩子的立場裡,孩子可能想說的話是:「反正我有聽話跟沒聽話,爸媽對我都是一樣的,那我又何必辛苦的聽話呢?」

適性發展,順性教養

如果你的孩子是一頭獅子,你卻一直叫他吃草才健康,他會不會吃? 如果你的孩子是一隻土撥鼠,你卻一直要他從樹上往下跳學飛翔,他會不會跳? 有時候,孩子不聽話,有可能是孩子的本質與爸爸媽媽的教養期待剛好不相符,導致孩子做不到卻無法言說,導致孩子態度變得消極、推託、假裝沒事。 我們可以看看實際的例子:
  1. 【跳養】宇宙媽媽的18個月天賦開發計劃
  2. 【跳養】豬豬媽媽的18個月天賦開發計劃
家長越了解孩子的本質、特色、和適合栽培的方向是什麼,給孩子的指令和安排就會是孩子觸手可及的,孩子會樂意配合、正向追尋,這不只是解決了孩子不聽話的問題,還達成了親子共識、目標一致的團結合作,往更好的自己的藍圖前進。 參考資料:
  1. 為什麼「跳養系統」可以達成精準教養?

楊鈺瑩 教養諮詢專家&全台獨創教養APP創辦人

閱讀更多 >
其它好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