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責任也沒損失,那何必負責任?

教養漫畫與解析
不負責任也沒損失,那何必負責任?
很多孩子對該做的事總是拖拖拉拉,再三推遲,從吃飯、洗澡的生活事項,到收玩具、寫功課等個人責任,每次好說歹說,孩子經常不是龜速慢吞吞,就是把提醒當成耳邊風,來個相應不理,不動如山。



舉例來說,很多孩子都討厭寫功課,明明是老師交代給孩子的作業,寫完作業成長的也是孩子自己,為什麼很多孩子會覺得寫功課不是自己的事?換個角度想,也許就能理解。



假設你在百貨公司買了一件很喜歡的衣服,回家後發現袖口有點瑕疵,這時你會覺得再去一趟百貨公司更換另一件衣服,是別人的事嗎?相信多數人會同意,這是自己的責任,不會覺得有誰要為自己跑這一趟路。但是,如果今天是別人送了一件你其實並不喜歡的衣服,結果你發現袖口有瑕疵,你會覺得自己責無旁貸的應該去換掉嗎?這時恐怕會有不少人認為,送禮物的人才是應該再跑一趟的人。



孩子不寫功課的原因之一,就像是買衣服一樣,雖然未必別人幫我們做的選擇,我們都不願意負起責任,但如果是自己的選擇,人往往會比較認同是自己的責任,願意負起責任。



另一個原因,很可能是因為孩子不寫功課,也不需要付出什麼代價。



不寫作業,不做功課,就算讀書算術都不好,以後程度很差生存不易,那也都是以後的事情,對孩子而言根本無感。許多父母強調教養孩子是給予尊重,卻忽略了讓孩子學習擔負自己應負的責任,所以即使苦口婆口勸說寫功課的重要,但孩子不寫,電視照看,零食照吃,想要的東西照樣有,孩子根本感覺不到沒有負起應盡的責任可能帶來的後果,那何必勉強自己去做不喜歡的事呢?



所以要讓孩子清楚知道,責任與權利是一體兩面,不肯負責任,權利就會受損,孩子如果真的不想寫功課,就要自己跟老師溝通,看看有什麼解決方式,不然就只好停掉看卡通的時間,也不能吃喜歡的布丁,直到孩子願意擔起自己的責任為止。





參考資料:

《當孩子情緒的魔法師》,遠流出版社,2009年。

《孩子的天才,需要蠢事許可權》,大寫出版社,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