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
教你在家也能簡單擁有高CP值兒童啟蒙教具

讓孩子玩得不要不要,放電又提升大腦靈活力!

教具是幫助兒童認識這個世界的輔助工具。
基本上,兒童是以「身體的體驗」來認識這個世界運行的道理和知識,並不是坐著看影片或聽老師講就能內化;但因為時間和地點的限制,現在的兒童沒有空閒、空間像神農嚐百草一樣的花時間、走遍世界來認識知識、認識世界,因此教具就成了孩子很重要的「體驗」輔助。
透過教具的輔助,可以幫助兒童用比較有效益的方式,快速了解基本常識和這個世界表象的規則和語言定義,幫助兒童在真實世界體驗或操作時,可以少走一些冤枉路、花過多不必要的時間。(舉例:不用看過真正的猴子,才去遍尋猴子的名稱叫做什麼;不用等到下雨過後、看過真正的彩虹,才知道彩虹有哪幾個顏色。)
重點是,幫助兒童在進入真實生活經驗時,可以把體驗聚焦點放在教具無法言說的知識和體驗上。

什麼是教具?

教具顧名思義就是「教育」的「輔助具」。


既然是輔助,教具的設計就是以「兒童」為主,設計而成。
所以一個好的教具,是扣著兒童的發展所需而生成。所以在進入製作教具前,你得要知道兒童的學習和整體發展在一開始,是靠著「五感」而來。五感包含:「觸覺、味覺、視覺、聽覺、嗅覺」。包含五感中任一或二以上,是教具的必要條件之一。建議讀者環視家中的玩具或教具,檢核它們的使用方式是否超過五感中三種以上,來確認孩子的五感是否有被平衡的刺激或某一感刺激不足。
而教具大多應用於學校當中,讓老師在帶領孩子的過程中,可以用事半功倍的方式,增加孩子對這個世界的認知。
不過,以家庭教育而言,強烈建議以「實際體驗」取代「教具操作」,比較符合兒童發展刺激所需,以及教具使用環境大多以靜態情境為主,對好動的孩子來說是本末倒置的學習方式。

教具的分類

視覺化教具

視覺化教育是指將抽象的概念化成具體成形的東西,來讓孩子知道那個抽象概念的意思是什麼,像是顏色的配對、數量的配對、形狀的配對、稱謂與圖片的配對,在視覺化教育中做的最好的,為蒙特梭利之教具,蒙特梭利教學法擅長使用視覺化教具來讓孩子理解這個世界目前已被定義的物件和數理概念。

聽覺化教具

聽覺化教具指的像是歌謠、童謠的歌頌,將一些知識的東西放入歌曲裡面,讓孩子在聽音樂或歌曲的同時,熟記歌詞裏面的知識意義。
音樂的播送在心理學上的確有情境內化的效益,這也是為什麼便利商店的店歌和超市的主題曲會如此洗腦人心、到無法自拔。聽覺化教具普遍運用在語言學習上,特別適用於英語口說的教學。

觸覺化教具

觸覺化教具,指的就是透過肌膚的碰觸和身體動作的改變,由身體內化知識。也就是俗話說的:「坐而言,不如起而行。」透過身體的直接感受,讓孩子知道抽象的道理是怎麼一回事,什麼是冷的感覺、熱、燙、溫、酸、甜、苦、辣……常見的觸覺化活動像是:觸覺球、感統教室、烘焙DIY、體能活動或教具。

六大好上手的自製教具教學

自製教具教學 1:認識食物和觸感―「食物捏捏樂」

適合年齡 8個月 - 2.5歲
學習目的 藉由食物的變化和顏色,提升孩子多元的觸覺經驗(減敏感)並增加孩子對食物多元的接受度。
製作難易度 ★★★☆☆
所需材料 1.乾淨的餐墊
2.地墊
3.大約5-6種不同顏色或特色的食物,例如:熟玉米筍或玉米、火龍果、生紅蘿蔔、生西洋芹、溫溫的飯糰、蹦米香、水煮雞柳條、番茄、檸檬片……
教具做法 1.先將活動所需的情境準備好,已防食物飛到教養者會收的很崩潰的地方。
2.將食物準備妥當,並清洗乾淨或煮熟。
3.食物就是教具。
教具用法 1.一次給一種食物。
2.教養者在一旁描述孩子在探索時所感受到的感受,像是:「這是玉米,咬起來硬硬的,拿起來也是硬硬的。」、「哇!火龍果是紅色的,一戳就爛掉了!這是爛爛的感覺。」
3.每個食物可以體驗3-5分鐘,視孩子可專注的時間限制而訂。
4.此年紀的孩子專注度不深,故不需要此時要求孩子拉長專注力,以避免孩子對於活動失去興趣,後續更加抗拒。
跳養提醒 1.食物大多是大自然的產物,也是孩子會一輩子相處的東西,所以透過和食物相處,幫助孩子從中獲得大自然給人的感受和提升孩子對事物的認識。
2.感謝這些食物給孩子的幫助和體驗,這是以教育目的所做的食物較具,切勿以為該活動屬於浪費食物的範疇,成年人在購物與食物浪費遠遠超過嬰幼兒所浪費的程度。

自製教具教學 2:辨識和認識生活中的形狀―「形狀躲貓貓」

適合年齡 2-4歲
學習目的 認識形狀和發現生活中的形狀。
製作難易度 ★★☆☆☆
所需材料 1.剪刀
2.剪出各種形狀的硬紙板
3.筆
4.相機(手機也可以)
教具做法 1.可選擇硬紙板或色紙,剪出不同的形狀,例如: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形、橢圓形、梯形、長條型、星型、直角三角形……
2.拿出一張更大的海報紙,將形狀擺放在海報紙上,作為活動中收集形狀的集合地。
教具用法 1.先帶著孩子用手指頭感覺形狀的邊角,並朗誦一次這個形狀的名稱。
2.請孩子帶著該形狀去家中尋找相同的形狀物件,例如:「冰箱是長方形的、紗窗上的小孔是正方形的」,孩子在尋找的時候,可以將情境塑造成家中藏了很多形狀精靈,要孩子去找找看。
3.將找到的形狀物品直接畫在海報紙上或由家長協助拍照下來並洗出來貼在海報上,成為孩子今日活動的成果紀錄。
4.此過程孩子會在尋找和辨識中深刻內化不同形狀的樣子以及體驗生活中的形狀樂趣。
跳養提醒 1.此活動除了帶孩子認識形狀以外,還能提升孩子探索的動機,並透過教具和真實經驗結合,是非常好的教育活動。
2.此活動有趣的地方在於孩子在未知中發現答案,故家長需給予鼓勵更勝於告知孩子還有什麼東西是什麼形狀。

自製教具教學 3:辨識重量―「魚兒魚兒水中游」

適合年齡 1.5歲-3歲
學習目的 讓孩子辨識重量,感受物理變化的感覺
製作難易度 ★☆☆☆☆
所需材料 1.裝滿水的澡盆
2.準備一個裝滿空氣的保特瓶
3.底部戳了5-6個小洞的紙杯,以及完好正常的紙杯
4.一個塑膠湯匙
5.一個蛤蠣殼(可有可無)
6.中空的紙杯(底部已經切掉)
7.一個小型塑膠袋
教具做法 1.準備好以上用具即可
教具用法 1.此活動適合在洗澡時進行。
2.將以上教具輪流使用,讓孩子感覺使用時水重量的變化。
跳養提醒 1.此活動除了讓孩子體驗重量變化外,水也是增加孩子刺激、緩和情緒很重要的媒介唷!
2.推薦在洗澡的時候玩,讓孩子更喜歡洗澡、並熟捻水性。

自製教具教學 4:手部肌肉控制―「包餃子包餃子捏捏捏」

適合年齡 3-5歲
學習目的 為未來握筆之小肌肉做準備、奠定數數基礎。
製作難易度 ★★☆☆☆
所需材料 1.酌量準備過期的綠豆、紅豆、黃豆、皇帝豆(生的即可)。
2.無毒黏土
教具做法 準備以上材料即可。
教具用法 1.讓孩子將豆類視為包餃子的內餡、將黏土視為水餃皮。
2.全程不可使用任何黏土器具(需讓孩子不停用小肌肉拿豆類和戳揉黏土)。
3.給孩子包餃子的指令,如:「客人點了一個五顆紅豆餡的餃子兩顆」、「客人要三顆餃子,每個餃子裡面都包了兩顆綠豆一顆皇帝豆」
跳養提醒 1.此活動除了小肌肉的練習外,甚至加入數學和加法的概念;以輕鬆生活化的方式進行,增加孩子的學習動機。

自製教具教學 5:大肢體活動―「一二三木頭人,一二三動物園」

適合年齡 2-5歲
學習目的 練習大肌肉活動、結合動物認識。
製作難易度 ★★★☆☆
所需材料 1.手機或音響
2.動物圖卡
教具做法 1.收集動物的叫聲。
2.製作叫聲相對應的動物圖卡或影像。
教具用法 1.先帶孩子連結動物圖卡和該動物的叫聲。
2.連結好後請孩子聽動物聲音,猜猜看是哪一個動物。
3.接著當孩子聽到動物聲音後,需要辨識出該動物的聲音並做出該動物的身體動作,10秒鐘。
跳養提醒 1.該活動重點在讓孩子模仿動物的行為和肢體動作,達到大肢體運動的效果。

自製教具教學 6:專注力大考驗―「願者上鉤」

適合年齡 3-5歲
學習目的 練習專注力和理解鹽巴和冰塊的作用。
製作難易度 ★★★☆☆
所需材料 1.鹽巴
2.棉線
3.竹筷兩根
4.冰塊一包
5.實驗盆
教具做法 1.準備好以上器具。
2.將一條棉線綁在竹筷的一端(像是釣魚竿)。
3.將冰塊撒在實驗盆裡。
教具用法 1.先讓孩子嘗嘗鹽巴的味道。
2.給孩子一顆冰塊握在手裡面,若冰塊為自製冰塊,可以讓孩子嘗嘗冰塊的口感和溫度。
3.邀請孩子把棉線的另外一端放在冰塊上面並且撒上鹽,則棉線可以把冰塊釣起來。(此為鹽的吸熱作用,在碰到冰後快速融化,以至於將棉線與冰塊黏在一起。)
跳養提醒 1.該活動重點在讓孩子看見物理實驗的反應,增加新鮮感。
2.在釣冰塊的同時練習耐心與毅力。

使用自製教具的好處

將知識具象化、標籤化

世界上有很多名詞定義,我們沒辦法一一說明的清楚,所以透過教具可以幫助孩子具體的知道普世的標籤量詞或概念;這些概念建立,除了可以幫助孩子在學習上更能理解他人的指令和語言,也能幫助孩子在人際互動的溝通共識上更快上手。

建構自我表達的能力

這些操作型教具大多與日常生活有關,數量、重量、物品、動物、顏色和形狀,孩子有這些初步的概念和練習,在跟他人表達自我需求時將會更加精準,並且幫助孩子在表達自己時省力不少。

刺激大腦思考

在以上六個示範的教具中,大多結合生活之真實經驗,這可幫助孩子在練習過程中,除了看見物件的表象,甚至可看懂表象下的意義,如:日常生活中的物件絕大多數都由形狀所組成、動物的樣態涵蓋肢體變化和聲音變化,這些教具的練習可幫助兒童活化大腦,增加神經元突觸,讓小腦袋瓜更願意思考,並且更加靈活。

寓教於樂

「玩」是學齡前兒童很重要的使命,但大多數父母不太知道要怎麼帶孩子「玩」,以為玩具放給他就是玩,參考以上教具,可以幫助家長在陪孩子玩的時候,加入一些知識的概念,幫助孩子玩的盡興又深入知識的領域。這些經驗可以提升孩子對於學習更加有動機和感興趣。

自製教具比你想像的還容易!

其實講到教具,大家不免會過度嚴肅和以為很困難,但其實教具最主要的目的除了學習外,就是要讓孩子覺得好玩、覺得想玩。
所以若教具失去了趣味性,那也就跟書本的功能沒有什麼兩樣。因此,教具的設計需要一些創意、天馬行空和破框,以上示範的教具都是輕易取得和簡單張羅的,但能帶給孩子的刺激、新奇和學習卻是層次很多的,家長也可以透過以上教具,再發想、延伸出屬於你們有趣又具教育意義的親子共遊教具唷!

楊鈺瑩 教養諮詢專家&全台獨創教養APP創辦人

閱讀更多 >
其它好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