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資訊總整理:幼兒園學費、補助一次看,新手爸媽的小百科

  在孩子教育方面,幼兒園通常是新手父母面臨的第一個學校。政府為了鼓勵生育,幫助家長降低經濟負擔,提供了針對公立幼兒園或私立教育機構的育兒補助。但由於政策多樣,針對不同胎次也有不同的規定,各縣市政府又有其各自的補助,常讓新手父母眼花撩亂,不知如何選擇。

  因此,本文整理出各種關於幼兒園的相關資訊,包括幼兒園的種類、學費、補助、入學方式、以及常見幼兒園體系介紹等。希望能幫助家長在挑選幼兒園時更清楚明瞭需要注意哪些地方。

公立幼兒園、非營利幼兒園、準公共化幼兒園、私立幼兒園總比較

種類 公立幼兒園 非營利幼兒園 準公共化幼兒園 私立幼兒園
定義 政府公辦、部分附屬在公立小學之下。 政府委託非營利機構(如基金會、協會等公益法人)辦理。 私立機構,但和政府簽約合作。 營利機構
上學時間 7:30~7:50 7:30~7:50 7:30~7:50 7:00
放學時間 15:50~16:30



部分可延托到17:30或18:30,甚至19:00。
17:00~17:30
(一說16:30)


部分可延托到18:30或19:00
16:00左右
(一說17:00-17:30)
16:00左右
(一說17:00或18:00)

大部分待到18:00前不再額外收費。可延托至19:00。
學費/月 第一胎不超過1,000
第二胎免費

第三胎以上免費


不包括學生團體保險費、交通費、家長會費及延長照顧費等
第一胎不超過2,000
第二胎不超過10,00
第三胎以上免費


不包括學生團體保險費、交通費、家長會費及延長照顧費等
第一胎不超過3,000
第二胎不超過2,000
第三胎以上不超過1,000


以上家長每月繳費 不包括學生團體保險費、交通費、家長會費及延長照顧費或經地方政府備查的「其他」項目。
依幼兒園規定。
學費、月費、其他費用等等的每個月平均支出 約2,500 約3,500 約4,500 6,000~12,000
招生年齡 2歲至入國小前者
是否需要抽籤
每年4~5月登記抽籤
是 每年5~6月登記抽籤 依照各園所的規劃,沒有統一的時間。 先搶先贏,依各幼兒園規定而有不同。
有無寒暑假
師資、人員資格 合格教保員 合格教保員 不確定 不確定
主要教學方式 不分科,以主題教學或角落教學為主。 不分科,以主題或角落教學為主,結合社區週邊資源。 主題、角落教學、蒙特梭利、華得福、雙語或全美語等等選擇多元 主題、角落教學、蒙特梭利、華得福、雙語或全美語等等選擇多元
優點
  • 師資招聘標準最高
  • 場地寬闊舒適
  • 師資招聘標準最高
  • 場地寬闊舒適
  • 教學多元化
  • 場地寬闊舒適
  • 教學多元化
  • 場地寬闊舒適
缺點
  • 中籤率低
  • 設備稍舊
  • 中籤率只比公幼略高
  • 師資參差不一
  • 環境品質參差
  • 師資參差不一
  • 環境品質參差
適合對象 公幼、非營利:
登記資格為「設籍本市之幼兒」、「寄居本市之幼兒」(如寄居在親戚家)、「居留本市非中華民國國籍、華裔之幼兒」,只要符合其中一項條件即可報名。
不限資格,滿額停止招生。
案:公幼、非營利幼兒園有設置優先入學資格
  • 原住民
  • 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
  • 身心障礙或發展遲緩
  • 特殊境遇家庭
  • 父母或監護人為中度以上身心障礙者
  • 接受轉介輔導或安置
  • 幼兒園及其所屬學校編制內教職員工之適齡子女
  • 家庭育有3胎以上子女、幼兒滿4歲者
  • 偏遠及交通不便地區學校附設幼兒園,經政府核定在當地設籍滿2年以上之幼兒

全國育兒津貼與幼兒園補助

滿2歲而未滿5歲,由教育部補助、地方政府發放「育兒津貼」;
滿5歲而國小入學前,由地方政府發放「就學補助」;
上列「育兒津貼」、「就學補助」,按月於次月月底前撥付至申請人指定帳戶(雙親其中一方、監護人或幼兒);可以透過縣市政府的臨櫃窗口,或是直接在中央政府的網站上線上辦理。

按:申請辦法請以當時政府公告為主。
按:出生而未滿2歲者,也有「育兒津貼」,係由衛服部補助、地方政府發放。

補助金額

自民國111年8月起,出生到未滿5歲的「育兒津貼」、滿5歲而國小入學前的「就學補助」,都是依照第幾胎按月發放。
每月補助金額 第一胎 第二胎 第三胎及以上 補助對象
育兒津貼 $5000 $6000 $7000 0-5歲
托育補助 公托/家園 $5500 $6500 $7500 0-3歲
準公共托嬰/保姆 $8500 $9500 $10500
就學補助* $5000 $6000 $7000 滿5歲至進入小學前
*若已領有育兒津貼,就學補助將直接銜接,家長不用提出申請。

線上申辦

應備文件

  • 申請人(幼兒的雙親)之健保卡或自然人憑證,且電腦已連接晶片讀卡機。
  • 幼兒身分證明文件及佐證資料的PDF檔(檔案大小<5 MB)
    如:身分證影本、戶口名簿影本或戶籍謄本等;若為第2胎以上子女,須主動提供佐證資料。
  • 雙親或幼兒本人的郵局存簿影本(PDF檔並小於5 MB)。
    若戶籍所在地為台北市,亦可提供台北富邦銀行帳戶影本。

申請程序

  1. 進入申請網站並詳閱線上申請說明
  2. 輸入幼兒身分證字號、生日及驗證碼
  3. 輸入申請人之身分證字號並進行驗證
  4. 填寫申請資料
  5. 送出資料完成申請

臨櫃窗口辦理

除線上進行申辦外,也可填具申請書並檢附相關文件,親送、郵寄,向幼兒現戶籍所在地提出申請

辦理窗口

  1. 嘉義市:可親送或郵寄至聯合里辦公處。
  2. 其他21縣(市):可親送或郵寄至幼兒戶籍所在地的鄉(鎮、市、區)公所。

應備文件

  1. 申請表(需雙親雙方或監護人簽章),各縣(市)申請表下載:https://www.ece.moe.edu.tw/ch/subsidy/allowance-1/apply_0001/
  2. 幼兒及申請人(雙親雙方或監護人)的身分證明文件(如身分證影本、戶口名簿影本,如為外籍人士請提供居留證或護照影本)。
  3. 幼兒或申請人(雙親其中一方或監護人)之金融機構帳戶影本。
  4. 其他相關佐證資料(如第2名、第3名以上子女相關證明文件等)。
  5. 委託他人代為申請者,申請人應於申請表內有關同意授權委託之欄位簽章。但代理人送件時,仍應提交上開資料。

五都加碼 幼兒園補助一覽表

除了中央政府的育兒津貼與就學補助之外,多數縣市政府也推出了相關的育兒加碼補助。各縣市的補助對象、金額等都有不同,以下整理台北、新北、台中、台南及高雄的加碼補助資訊,具體補助標準及申請流程請參考各縣市政府公告或詢問相關單位,並以政府公告資料為主。
縣市 適用對象 補助金額 申請時間 其他注意事項
台北市(公告 1、公告 2、補助輕鬆查 2-4 歲 私立 1. 月費7,276元(含)以下,補助扣除中央育兒津貼後之學費差額。
2. 月費7,277-11,276元,每學期補助13,660 元。
3. 月費11,277元以上,每學期補助13,661元至最高26,000元。
  • 設籍時間須於8/1(第1學期)前,或2/1(第2學期)前,並由家長逕向就讀幼兒園提出申請。
  • 家戶年綜所稅稅率需未達20%。
  • 幼兒與父母任一方需設籍台北市。
  • 就讀台北市合法立案私立幼兒園(不包含非營利幼兒園及準公共幼兒園)。
五歲 私立 2,543元/每學期
(補助對象家戶年所得70萬以上)
7,543元/每學期
(補助對象家戶年所得50-70萬)
12,543元/每學期
(補助對象家戶年所得50萬以下、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
  • 第1學期於 9/ 1 – 10/15申請 第2學期於 3/1 – 4/15 申請
  • 幼兒設籍台北市,就讀外縣市公、私立幼兒園,家長自行向教育局申請[連結]。
新北市
(公告 1、補助一覽表)
2-未滿5歲(弱勢幼兒教育津貼) 私立 依實際繳費金額,但每學期最高9,000 元。
  • 申請時間依各學期開辦公告規定為準 (111學年度第2學期申請期限至112年3月31日止。)
幼兒需設籍新北市,且就讀新北市立案私立幼兒園。並符合:
  • 低或中低收入戶幼兒。
  • 弱勢兒童及少年生活扶助之幼兒。
  • 特殊境遇家庭之幼兒。
    設籍本市經本府安置寄養家庭之幼兒。
台中市
公告 1公告 2公告3
2-5歲 公立 免學費
  • 第1學期於 9/ 1 – 10/15申請
  • 第2學期於 3/1 – 4/15 申請
由幼兒園協助家長申領
  • 幼兒設籍本市且父母或監護人一方設籍本市半年以上
  • 就讀本市符合補助要件之幼兒園;或彰化、南投及苗栗縣等 3 個縣市之符合補助要件幼兒園,且戶籍地或父母、監護人一方工作地至幼兒園最短距離不超過 10 公里者。
私立 每學期最高15,000元
台南市
公告
2-未滿5歲
(弱勢加額補助)
公立 5,000元/每學期
(身心障礙幼兒及身心障礙人士子女)
9,000元/每學期
(家庭寄養幼兒)
  • 第1學期於 9/ 1 – 10/15申請
  • 第2學期於 3/1 – 4/15 申請
  • 如逾補助申請截止日後始就讀滿一個月或入園就讀:以第1學期12/15、第2學期6/15為補助申請截止日。
由幼兒園協助家長申領
  • 低收入戶、家庭寄養幼兒、身心障礙幼兒或身心障礙人士子女。
  • 就讀台南市合法立案教保服務機構。
  • 設籍台南市滿6個月。
私立 每學期最高15,000元 (低收入戶及家庭寄養幼兒)
高雄市
公告
2-5歲
(為低收入戶、符合本市單親家庭扶助辦法規定之單親家庭子女、受保護安置兒童、發展遲緩兒童、身心障礙者子女、身心障礙兒童、原住民兒童等身分者。)
公立 1,500元/每月
  • 備妥證明文件後於就讀幼兒園申請。
由幼兒園協助家長申領
  • 就讀於高雄市立案之幼兒園。
  • 幼兒及其法定代理人之一方設籍並實際居住本市。
私立 3,000元/每月

公立幼兒園和非營利幼兒園 抽籤方式

公幼、非營利幼兒園抽籤程序

  公立及非營利幼兒園因費用低廉,對家庭經濟負擔較小;且師資皆受過專業訓練為合格教師、教保員,具備較高的素質與經驗,流動率也較低,較能保障幼兒的照顧品質,因此一直是許多家長的首選。
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要進入公立或非營利幼兒園大都需要通過抽籤的方式,而每個縣市有不同的招生辦法與登記規則,因此家長在準備入學前可以先行追蹤欲就讀學校公告的相關資訊。
  登記抽籤前須確認是否符合就讀資格,除了年紀須在該年9/1前滿就讀年齡(幼幼班滿2足歲、小班滿3足歲、中班滿4足歲、大班滿5足歲),也須注意幼兒及雙親的設籍相關規定。
  開放登記及報到的時間約在每年的3月底至6月。而在開放登記前也會公佈各學校缺額,家長可以先行了解感興趣學校的可招生名額。錄取順序為法定需要協助幼兒及優先錄取後才是一般生,且除2歲是專班外,3-5歲班則是5歲優先錄取,最後才是3歲。
  像是台北市公立及非營利幼兒園只能各報名一間,新北市則採取志願選填方式,甚至有些縣市只能2擇1登記,因此家長在選擇公立及非營利幼兒園時需先瞭解所在縣市之相關規定。

公幼、非營利幼兒園抽籤小技巧

若無優先錄取資格,可藉由以下的抽籤小技巧來提升一些錄取的可能性:
  • 事先研究欲就讀之幼兒園缺額:缺額越多,機會越高。也可以不著急登記,觀望缺額數與登記人數狀況,找出機會錄取比率較高的園所登記,但切記不要錯過了登記時間。
  • 年紀大越容易中籤:除了幼幼班是2歲專班外,其餘3-5歲班的錄取順序為5歲優先錄取生>5歲一般生>4歲優先錄取生>4歲一般>3歲優先錄取生>3歲一般生。

報名公立、非營利幼兒園真的比較好嗎?

公立及非營利幼兒園最大的優點就是學費便宜,CP值高。且師資、環境、餐點皆有政府協助把關,保障幼兒的照顧與成長環境,課程也會符合幼兒發展,並保留足夠的大肌肉活動時間。
  然而,公立及非營利幼兒園的放學時間較早,而且有寒暑假,因此對於雙薪、無後援的家庭,孩子接送與寒暑假的安排可能會是問題。此外,中籤率不高,登記與報到時間皆在學期開始之前半年內,萬一沒有抽中,短時間內要找到合適且有名額的其他幼兒園並非易事。
  因此,有些家長仍可優先選擇接送更方便的私立幼兒園,加上中央及地方政府補助後的學費也可能相差無幾,以免沒中籤時選擇更少。

準公共化幼兒園 入學方式

若無優先錄取資格,可藉由以下的抽籤小技巧來提升一些錄取的可能性:
與公立和非營利幼兒園相比,準公共化幼兒園在課程方面更加多元化和豐富,如蒙特梭利教育或雙語教育等。因為這些幼兒園雖然與政府簽約合作,但仍屬於私立機構,所以擁有更多的決策權,也能更彈性的安排各式課程內容。
  關於報名方式,因國教署之規定,需比照公立及非營利幼兒園公告招生簡章,且簡章需要明確列出缺額、參觀、登記與報到時間、錄取方式及優先對象等,各校招生簡章皆可上 全國教保資訊網,選擇準公共進行查詢。
  原則上報名不限一所,但因各園所招生時間與規則不盡相同,家長需自行瞭解後向各園所報名,如果報名人數超過缺額,將採公開抽籤。

私立幼兒園 入學方式

如果家長想讓孩子就讀私立幼兒園,通常可以直接向園所報名,不過不同園所的報名方式有所不同。有些園所要求預付訂金以保留名額,有些則採取和公立幼兒園相同的統一報名後抽籤方式。建議家長如果有心儀的園所,可以在入學前一年就提前打電話詢問、了解詳情。
  值得特別注意的是,許多熱門的私立幼兒園需要提早卡位,有些甚至需要在孩子出生時就要進行報名,因此家長要特別留意。

讀私立幼兒園真的比較有競爭力嗎?

一般而言,私立幼兒園提供的課程和教學資源通常比公幼更為豐富多元,例如雙語或特色課程,因此對於希望孩子能夠接受更全面的學習體驗和培養多元技能的家長而言,私立幼兒園確實會是更有吸引力的選擇。
  同時,私立幼兒園通常具有較高的自主權,能夠更自由地規劃教學內容和課程安排,有彈性地照顧孩子的個別需求,因此也可能更能夠滿足家長對於孩子學習的期望。然而,私立幼兒園的學費通常會比公幼高,且更容易強調學業、課業與幼小銜接,因此不一定符合幼兒的發展需求,也容易造成較高的壓力。
因此,是否選擇私立幼兒園取決於個人需求和家庭經濟能力,私立幼兒園也並非一定比公幼更有競爭力,應選擇最適合自己家庭與孩子狀況的幼兒園。

幼兒園體系比較

雙語/全美語幼兒園

大部分的家長都不希望孩子輸在起跑點,為了讓孩子們及早接觸與學習英語、跟國際接軌,因此雙語、全美語幼兒園一直是家長們的熱門選項。雙語、全美語幼兒園提供了浸潤式的語言環境,讓孩子在遊戲與互動中自然地學習語言和認識世界,且大部分的學校會準備完整且系統性的語言教材,並提供全英語或中英雙語教學,幫助幼兒建立良好的英語語言基礎。
  因應蔡英文總統提出2030雙語政策,教育部修正了《幼兒教保及照顧服務實施準則》刪除「不得採全日、半日或分科之外語教學」,改為「有進行外語教學之必要者,應以部分時間融入教保活動課程。」並應「保障幼兒學習國家語言之機會」。
  但外語教學部分仍須由合格的教保員進行,聘用外籍教師仍是不合法規的。更重要的是,幼兒教育不僅僅只是英語的學習,應包含生活常規的建立、大小肢體活動、認知學習、藝術與情緒表達等。故家長在選擇時,應多方考量幼兒園整體的課程安排及孩子需求與最適合孩子的環境。

華德福

起源於德國,由魯道夫.史坦納(Rudolf Steiner)博士創辦,因此也稱為史坦納教育。華德福教育是以史坦納博士所提出的人智學(Anthroposophy)為基礎進行的全人教育,注重身(body)、心(soul)、靈(sprit)的平衡發展。
  重視既定的生活規律,並依循著自然的時序,例如日出日落、七日周制、月亮圓缺、四季更替等,有節律的生活能為孩子帶來安全感與自信,課程安排也類似於瑜伽的動、靜、呼、吸、吐等元素相互交錯,像是晨間自由遊戲後,大家會圍成圈進行唱誦,接著可能會安排律動或者輪舞,最後再以靜態的說故事來結束早晨的活動。
  華德福也重視孩子的想像力、創造力與心靈發展,而學齡前的幼兒是完全的「感官體」,透過各種感官學習、豐富視界,因此強調接觸自然、有許多的戶外活動,生活中的物品、玩具也多採用天然素材,如木頭、貝殼、石頭等,且不使用任何媒體與電子產品,認為這種被動式的接收會封閉孩子感官。此外,也透過多元的藝術活動滋養孩子的內在,因此華德福教育培養出來的孩子擁有豐富的情感。
  在華德福學校中沒有功課、考試,教育不是學生之間的競爭,而是讓學生在準備好時學習的方式。語文、數學與自然等學科是融入藝術、音樂、甚至是身體活動中,這樣的經驗能幫助學生整合學業、發展多方面的能力,目標是讓孩子擁有永遠學習的欲望和動力。因此,史坦納博士認為「華德福教育不是一種教學法,而是一門藝術–喚醒人類獨套內在本質的藝術*」。

*原文:Waldorf school education is not a pedagogical system, but an art. It is the art of awakening what is actually there within the human being.

蒙特梭利

1907年由瑪利亞.蒙特梭利(Maria Montessori)醫師所創辦,她是義大利史上第一位獲得醫學博士的女性,更曾連續三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提名。她憑藉著醫學、心理學與教育學等背景,透過觀察兒童的日常活動,發現兒童有著特殊的內在驅力(Horme) ,促使兒童探索他們所處的環境,並通過與環境的互動來學習和成長。
  蒙特梭利強調成人應該尊重孩子,並順應他們的內在需求進行教育,她提出成人應當做的只是「跟隨孩子(Follow the child)」,主張提供一個經過成人精心設計和維護的「預備好的環境」,目的在於刺激孩子的感官和認知發展,在有限制的自由(Freedom within limits)下,讓孩子可以安全、自主地進行探索和學習,而非過度的控制和干預。
  蒙特梭利的教室中會有大量且豐富多元的教具,根據生活技能、感官、數學、語言和文化等分為五大學習區,學習區內的教材是根據孩子的學習需求和發展階段設計的,兒童可以自由地選擇想要使用的教具,進行有益的「工作」並完成,這裡的「工作」指的是能夠滋養兒童生命並獲得內在滿足的活動,而不是成人傳統定義上的工作。
  在臺灣,蒙特梭利是目前最常見的非傳統教學法,除預備好的環境之外,「成人的預備(Prepared adult)」也是重要的,因此蒙特梭利師資須經過專業的訓練,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為觀察與引導的角色,目的在幫助孩子自主的學習,故家長在選擇學校時應注意教師是否具有相關蒙特梭利機構如AMS或AMI的認證。

瑞吉歐

瑞吉歐是一種以兒童為中心的教育方法,起源於義大利的同名小鎮Reggio Emilia,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當地教育家羅里斯.馬拉古奇(Loris Malaguzzi)與其他社區家長共同創辦,雖然發展的時間較短,但與蒙特梭利、華德福教育同為歐洲的三大主流幼兒教育體系。
  其主要目標為幫助孩子成為更好的公民,因此也強調家長與社區的參與,重視人與人、人與環境之間平等與合作的關係。
  因此,瑞吉歐教育注重孩子的自主性、自由探索與表達,因此課程安排是從孩子感興趣的事物與想法中展開,透過師生的討論共同策畫學習的主題與課程,不同於傳統幼兒園由教師主導課程規劃。
  瑞吉歐教育還將環境視為第三位老師,像是利用光線、影子或透明物件等,讓孩子在遊戲中觀察到光與影的變化,並鼓勵孩子透過藝術創作來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培養其對環境的敏感度,成人則可透過這樣的藝術活動來了解他們,重視藝術活動幫助孩子探索世界、發掘與表達自我,並培養創造力、想像力和語言能力等。
雙語/全美語幼兒園 華德福 蒙特梭利 瑞吉歐
教學特色 英語融入教學 主張慢學、重視藝術陶冶與親近自然 讓孩子自由探索並理解他們的發展需求 以兒童為中心
教育方式 根據學校可能分為固定英語課、由英師與中師搭配的主題課程、或以英語進行所有課程 重視生活/學習的節奏、以遊戲為基礎 混齡、著重教具的操作並強調「工作」 以孩子興趣為主導,教師進行引導的方案教學
優點 沉浸式的英語學習環境,讓孩子提早接觸英語 重視孩子的個別與主體性 能很好的培養領導力及獨立、自主的能力 能很好的培養領導力及獨立、自主的能力 強調孩子的自主性,培養溝通、團隊合作能力
缺點 相較之下通常費用昂貴、在還無法使用英語進行表達與溝通時,可能造成心理壓力 為了讓孩子接受自然的感性教育,幼兒園階段不看書、不識字 在藝術教學的領域較弱 學習的深度仰賴老師的引導與學生自主性,但卻缺乏明確的教師培訓與認證制度,可能導致學習效果不佳。

該如何幫孩子選擇幼兒園?

幼兒園通常是新手父母為孩子選擇的第一個學校,因此以下是一些建議可以幫助家長做出選擇:

  • 是否為政府立案的合法幼兒園?以及評鑑結果。
  • 有無裁罰紀錄?與後續改善狀況。相關紀錄皆可在全國教保資訊網上進行查詢。
  • 班級師生比、有無超收紀錄?
  • 上學及放學的時間、放假日期等,評估家長是否可以配合;並瞭解幼兒在校的作息安排。
  • 家庭狀況/父母的需求:接送距離、經濟能力與學校理念是否一致等。
  • 學校的教學體系、風格,課程素材與安排、教學理念等,是否能與父母的理念或教養風格一致。
  • 多詢問身邊親友或上網查詢評價(ptt/ 媽媽社團/ 地方社團等)。
  • 實際參觀瞭解學校環境並感受學校氛圍(觀察老師、學生與彼此之間互動的狀態)。

幼兒園常見 Q&A

Q1:育兒津貼和托育補助可以同時申請嗎?

不行。育兒津貼是給在家自行照顧小孩或就讀私立幼兒園之家長申請,托育補助(0-3歲)則是給就讀公托、準公共托嬰/保姆的家長申請。另外,就讀公立、非營利及準公共化幼兒園,目前政策則是學費下修,若是第一胎就讀公幼則每月最高繳納1,000元。

Q2:小孩幾歲時要開始找幼兒園?

可以先決定預計讓孩子幾歲開始就讀幼兒園,以及希望就讀哪一種幼兒園。
若是選擇公立、非營利及準公共化幼兒園都是在就讀的前一學期開始報名。
若是選擇私立幼兒園,則要看各幼兒園的招收狀況,像是幼幼班通常因為師生比低,因此名額較少,需要提前規劃,甚至有些非常熱門的學校需要出生就卡位。

Q3:小孩一定要讀幼兒園嗎?

幼兒園並非義務教育,因此是否要上幼兒園,主要取決於家庭狀況與父母意願。
幼兒園可以提供孩子同儕互動和學習的機會,對雙薪家庭而言,也是照顧孩子的選擇,但如果家庭有足夠的資源及時間或選擇其他教育方式,小孩不一定非得要上幼兒園,重要的是家長需根據自身與孩子需求做出適當選擇。

笛飛兒給正在挑選幼兒園的爸爸媽媽們的建議:

1.因材施教,順性選校

我們都知道每個孩子個性都不盡相同,所以不可能有一間幼兒園教學教法可以滿足所有孩子的需要。
所以在考量幼兒園的同時,請觀察你的孩子適合什麼樣的幼兒園環境?是秩序感高的學習環境?還是適合自由奔放的學習環境?是重視藝術性的學習環境?還是邏輯數理型的學習環境?
依據孩子的特質選擇幼兒園,孩子過的開心,同時園所提供的教育養分更貼合孩子,孩子學習效率更好、更自信。

2.幼兒園,同儕互動的第一站

幼兒園是孩子進入大團體生活的第一站,除了正常作息、照顧以外,同儕互動在此時是很基礎的練習階段。須留意,園所是區隔孩子盡量不要互動、遵守指示,還是鼓勵孩子互動,甚至保持一些同儕相處間的摩擦空間。
若孩子在幼兒園累積人際互動經驗,則進入國小時在人際關係上是更加上手和適應。

3.室內與室外空間比例

幼兒園階段的孩子,除了作息和健康,最重要的發展任務就是透過身體探索,提升大小肌肉發展以及腦神經延展,所以如果孩子在校時間長期一直處在室內或一直在做遵守指示、排隊、等待、坐著聽講、看影片、排教具……將導致孩子發展刺激不足或整體發展遲緩。 即便台灣都會區寸土寸金,但在選擇幼兒園上盡量選擇室內室外比 1:1 以上的空間,較有利於幼兒生長。

4.選擇不重視紙筆作業的幼兒園園所

所有動物的幼兒期都是用「身體」學習、吸收新知和練習如何保護自己,靈長類動物也不例外。如果幼兒期大多在做紙筆作業、看影片,則會錯過幼兒發展的黃金期,一去不復返,未來需要用大量的職能治療和心理相關資源補回來。
因此,當孩子動的多、身體經驗的多,隨著年紀增長,他在知識的吸收、紙筆作業上的上手程度和學習成效是更卓越的!所以說選擇不重視紙筆作業的幼兒園園所,是符合兒童身心發展的。
教育部雖然明文規定,國小前幼兒園不可教注音或進行紙筆作業相關教學,但所有私立園所都心照不宣,為了吸引家長、為了滿足家長的需要,仍然有大量的園所在不利於兒童發展的狀況下,進行紙筆作業和功課。這些安排是為了滿足繳學費家長的心理和擔憂,但卻重傷兒童發展之健康。
在笛飛兒教育現場,已經收過太多太多的案例,在兒童年幼時紙筆操作的越多,玩的越少,進國小後所付出的代價更高,家長的焦慮和擔心不會減少,只會更多、更疲憊。

延伸閱讀:「她譴責那些假幼兒園,為了討好大人,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教他們讀和寫,學習學校科目

5.信仰性質的學校需要留意

台灣對多元信仰的接受度高,因此有一些幼兒園是由信仰機構所建立的。
信仰是好的,沒有問題,甚至對人來說是一種精神寄託和肯定,但倘若信仰的宗旨凌駕兒童發展階段,則會造成兒童健康發展的疑慮。
比方說:園方要求孩子要背誦經書後,才能去玩遊樂設施。這是本末倒置的行為,因幼兒園階段的孩子是以玩為做大的任務,從玩和實作中學習;但倘若孩子礙於信仰教條,將服從信仰教條作為最大優先,則是在抑制孩子原有的發展,造成心理壓力和發展刺激不足等問題。

6.共學趨勢提升,須留意共學、自學團之限制

台灣自學、共學意識抬頭,在選擇孩子教育上父母有更多的選擇。
在這裡需要先跟家長澄清一個重要的觀念:「沒有絕對完美的教育環境!」所以當任何一個教育機構或自學團體聲稱他可以提供你孩子全部的需要,那是不可能的!
選擇教育除了選好的,還有取捨的問題;就像是選擇制度完善的幼兒園,則孩子會需要去適應體制,和學習表達自己來獲得自己的需求。
走體制外的共學或自學,較體制內貼合孩子的個人需求,但相對的孩子也較少有空間需要去為自己爭取機會、和被了解的空間;同時共學與自學過程中,同儕大多由成人篩選過,則同儕的刺激和多元磨合的機會相較比體制學生內少、人際的挫敗也較體制內學生少,這些都是需要留意之處。

楊鈺瑩 教養諮詢專家&全台獨創教養APP創辦人

閱讀更多 >
其它好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