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避型依附孩子在想什麼?

迴避型依附是什麼?

迴避型依附的人:


迴避型依附的人,個性獨立、什麼事情都喜歡自己來,不容易被情緒帶走或被感情沖昏頭。

也因為這樣,在人際互動上他們觀察比較多,不會一開始就和別人很熱絡,不容易信任別人,讓人感覺冷漠、不好親近。對於經營長期穩定的親密關係較不擅長。
因為凡事都要靠自己,所以迴避型依附的人不太相信自己會被無條件支持、被接住感受,因為過去童年經驗的發生,讓迴避型依附的人以為孤獨是應該的,不會被理解也是正常的。

迴避型依附特質

表現的獨立自主

「靠山山倒,靠人人跑,靠自己最好。」

迴避型依附的人完美地實踐了這句話的精隨,與其等待別人幫助、期待別人解決問題,還不如自己來比較實在。OS:我怎麼知道別人真的可以信任?他真的會幫我嗎?他可以幫我多久?他會不會反而在背後捅我一刀,或是拖我下水?到最後還不是只能靠我自己!
這個特色一方面讓人覺得很有魅力,但一方面又讓人覺得很心疼,獨立自主的背後是孤獨和堅強。

不擅長表達「真實」情感

迴避型依附的人,外表看起來很冷靜,好像沒有什麼太大的情緒起伏,但並不表示他們沒有情緒或感受,而是他們習慣把情緒隱藏起來,不讓人發現。
因為童年的依附關係經驗,讓這類型的人已經習慣沒有人會接納他的情緒和感受,只能靠自己療傷,故他們不會輕易的將真實的感受和情緒表現出來。「故作鎮定」拿來詮釋他們的情緒是很精準的,太輕易的把情緒表現出來反而令他感到不安全,將情緒呈現在大眾面前,會讓他感覺自己隨時有可能會被檢討或指責。

害怕和他人建立親密關係

和人的互動關係很淺薄,雖然他們還是有朋友,可以聊東聊西,但是就是不聊自己、不交心。

你越想跟他靠近,他就跟你保持距離,你窮追猛打,他就跑給你追。OS:誰知道你有什麼企圖?你別妄想從我身上撈到什麼,或是要我給你承諾,這個世界上哪有永遠的朋友、不分手的情人?!

為什麼孩子會發展出迴避型依附?

長期被照顧者忽略

孩子已經習慣無論自己有什麼需求或情緒,主要照顧者都不會回應,或是對孩子的需求缺乏意識和敏銳度,導致主要照顧者沒有回應。

如果照顧者自己就自顧不暇了,例如身心障礙、情緒困擾、藥物成癮、酒精成癮等等,也就更無法回應孩子的需求,或孩子已在跟主要照顧者互動的過程中,習得照顧者的感受比自己更加重要,所以開始忽略自己的感受。

過度重視規範的主要照顧者

照顧者非常重視對錯,一直教導孩子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希望孩子都做對的事情、走對的路,不能容許孩子有犯錯的空間和可能。但不知道怎麼應對孩子不同的狀況,也沒辦法接納孩子的情緒。

在孩子有情緒的時候,主要照顧者責備和過度檢討孩子本身,認為孩子的負向情緒是他自身導致,而非他人或環境所致。(舉例:孩子因為踩到水滑倒,照顧者雖然心急但過分強調苛責孩子平常走路不看路,自己不注意才會滑倒,活該。)

主要照顧者對孩子的期待過度、標準過高

主要照顧者對孩子的學習過度焦慮,導致對孩子的一言一行、和任何學習都非常謹慎和要求,例如孩子還不會抓就要孩子會爬,孩子自己都還沒把餅乾放進自己的嘴巴就忙著要孩子分享,孩子才剛會洗一個碗就立刻要孩子洗的一塵不染晶晶亮亮。
這樣的互動方式,導致孩子陷入巨大的無助感,那個無助感是無論我怎麼努力,總是有更高的標準在前面、在評價我、在追趕我。那不如我就都不要做、不要符合、不要回應任何教養者的情緒與期待,因為這樣我才是安全的。

主要照顧者用「不說明」的方式責罰孩子

主要照顧者對孩子缺乏耐性,和孩子相處的時候只要感覺到生氣、厭煩等負向情緒,就直接動手,沒有任何說明和解釋。

例如:主要照顧者看到孩子離電視太近,直接粗魯的把孩子抓起來大力丟到沙發上;或孩子腰沒打直,主要照顧者看到就直接二話不說直接打孩子的腰;孩子拿別人的球,主要照顧者直接K孩子,什麼也沒說。孩子產生驚訝,又不能言說;主要照顧者有教養需求,但也沒有言說,以至於孩子對主要照顧者感到恐懼和迴避,不確定什麼時候會再發生令人自己感到害怕、驚恐、和危險的事情發生。

目睹主要照顧者關係破裂

孩子目睹父母爭執到破裂,且沒有轉圜的餘地(離婚、或者冷戰數日沒有交集),在這裡要特別注意,不是因為父母吵架而導致孩子形成迴避型依附,而是父母沒有和解或在孩子面前解釋他們已經和好或達成某個共識,導致孩子以為關係破裂就不可能重圓了。導致孩子對關係的不安全感(有負向情緒就會導致關係破裂)。

此外,若主要照顧者正身處婚姻關係之危機中,以至於長期無法回應孩子的需要或感受,甚至將孩子成為代罪羔羊,則孩子也容易形成迴避型依附。(意思是指孩子無法安全的依附在主要照顧者身上,甚至還要替主要照顧者的破碎關係負責)
參考資料

迴避型依附對小孩有負面影響嗎?

人際互動較冷漠、退縮

不會主動找朋友、交朋友,與其自己主動出擊,要冒著未知的風險,不如保守觀望,人際主動性低。

即使別人對他熱情,他也是冷漠以對,就像把石頭丟到水裡卻起不了任何水花,讓人難以親近,所以人際關係就更加淡薄了。久而久之,就更加相信「我沒有朋友、朋友都是會離我遠去的」,陷入了自證預言的心理學現象。(自證預言是由美國社會學家羅伯特·默頓Robert K. Merton提出,指的是人先入為主的想法,會影響自己選擇採取什麼行為,也因為這個選擇和行動,最後就導致原本所想的真的又再次發生。)

難以和他人建立親密關係

迴避型依附的孩子並不是真的與世隔絕,完全不跟人互動,雖然在人際關係上被動、冷淡,還是會有朋友的需求,以及長大之後的伴侶需求。不過相較一般人,他需要更長的時間,從事實中檢視你真的對他好(他認為的好),才能建立信任關係。以及這份關係也難紮實穩固,如果哪天吵架了、他覺得你對他不好或不一樣了,為了保護自己,這份關係可能也就斷了。

不擅長表達自己的情緒

成長過程中,孩子的情緒感受沒有被接住、被理解,而是被忽略、生氣或責備;沒有人教他其實有情緒是正常的,情緒沒有對錯,行為才有。我們需要的是學習用更合適的方式表達情緒、管理情緒,不是否認感受、壓抑和忽視它。所以當孩子有情緒時,他沒有策略、沒有方法,不知道自己內心翻騰、混亂的感受到底是什麼,也更不可能把它整理出來、說出口。

迴避型依附孩子其實也有優點

行事獨立

孩子習慣靠自己,幾乎所有事情都一手包辦,因此練就獨立自主的能力,不需要仰賴他人才能解決問題。
這個能力也讓旁人對他很放心,願意把事情或責任交付給他。

能給他人足夠空間

這類型的孩子自己就很需要個人空間,和別人保持安全距離,和他相處的時候完全不用擔心相處起來會有黏膩感,或是被他依賴上。對於也同樣需要一定社交距離,或是不喜歡被干涉的友伴,和他共處就會覺得是舒服、自在的。

不太容易和他人起衝突

迴避型依附的孩子人際界線非常明確,不喜歡被情緒影響,也不擅長表達情緒,所以不會主動和人衝突。

擅長理性思考

大腦的演化機制是用進廢退,情緒表達和情感交流在孩子的成長經驗是無用的,甚至是危險、給自己惹來麻煩的,很早就開始訓練理性大於感性。從實際面看待問題、解決問題比較實在。

如何引導迴避型依附孩子親近父母或他人

觀察孩子的個性和需求

每個孩子的個性和先天氣質都各不相同,加上教養者也有自己的脾性,以及隨著成長經驗而來的各種想法和價值觀。

善於社交的爸媽,遇上害羞膽怯的孩子,如果看到孩子不敢行動就著急催促,更容易讓孩子感到有壓力和痛苦。因為爸爸媽媽可以輕而易舉做到的,對他反而是很困難的,需要比較多時間觀察、適應。

建議爸爸媽媽先認識和了解孩子的先天氣質,你會更容易發現孩子的優點,也能找到應對孩子特質的方法唷!

立即填寫跳養孩子行為多面向問卷,找出孩子的特質,與教養方法
參考資料
孩子可以做最棒的自己:EQ教育從小處著手,打造孩子的耀眼神采(遠流出版)

不過度指責或指點孩子

適度的教養是必要的,不過也需要留給孩子嘗試和犯錯的機會,才能讓孩子去實驗和驗證自己的能力。如果總是需要爸爸媽媽的指點和建議,孩子也無法肯定在沒有父母的情況下,能不能自己做到?無法培養獨立和自主能力,又或者孩子為了證明自己有能力,過度把力氣放在和父母對抗,漸漸疏遠、迴避、走向為反對而反對的道路,反而是很可惜的。

正視自己的教養焦慮

養育一個孩子,常常讓主要照顧者感到緊張、焦慮,深怕有任何閃失耽誤孩子的一生。但越是焦慮不安,愈難在教養孩子的路上輕鬆和應對準確,反而更容易搞錯焦點。
孩子會不會受傷、發展有沒有跟上、別人都會了,我家的孩子怎麼都還不會?、孩子做了不妥當的事情是不是會被路人視為不適任的父母。迴避型依附孩子的主要照顧者,往往在教養上是相當用心,卻又相當焦慮,因此如果能透過教養專家評估,了解孩子目前發展狀況,和孩子特色與栽培方向,能幫助主要照顧者緩解對教養的焦慮和不安。
台灣教育團隊_「跳養」教養諮詢APP,幫助主要照顧者透過兒童心理、發展心理學和社會心理學,協助使用者透過APP來測量孩子目前現在的展現是否符合發展,並給予主要照顧者個別性且針對性的適性教養方針。
當主要照顧者,安心且確立自己的教養方向和優先序後,給予孩子的指令將會更明確,孩子也能從與主要照顧者的互動中感到安心。

保留孩子的獨處時間

近年來越來越多人提倡,媽媽需要有Me Time,脫離育兒生活,享受屬於自己的快樂和自由。其實不只是媽媽,每個人都需要獨處的時間,也必要。和自己相處,沉澱自我,認識自己的狀態、需求和喜好,學著照料好自己這是一輩子的功課。
當孩子有自己獨處的時光,也是在練習獨立和被尊重。

讓孩子看到衝突後的和解

許多用心的父母擔心衝突對孩子的負向影響,努力在孩子面前扮演「模範夫妻」,誤以為所謂的「模範」就是不吵架,這也是對高EQ的迷思。真正的高EQ並非不生氣,而是能適當的生氣並且解決問題。衝突再怎麼激烈,還是可以溝通、一起解決問題,孩子也會學到:「吵了架不是只能斷交,也可以是好好吵架、好好解決問題。」

楊鈺瑩 教養諮詢專家&全台獨創教養APP創辦人

閱讀更多 >
其它好文推薦